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生查子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欧阳修 生查子

生查子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复制
nián yuán shí
huā shì dēng zhòu
yuè shàng liǔ shāo tóu
rén yuē huáng hūn hòu
jīn nián yuán shí
yuè dēng jiù
jiàn nián rén
lèi shī 湿 chūn shān xiù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更多

年代宋代

收录作品1000首

【注释】:

此词以男子的口吻,写一女子弹筝的情景,并在其中渗入爱情与离愁。

上片描写从前女子在与情郎相聚时弹筝的情景。

起首一句好似一个特写镜头,先画出这位女子的娇容美态 。此时她仿佛坐在筝前 ,旁边站着一位英俊少年。在弹筝之前,她娇羞怯怯,理了理头发。“整翠鬟”三字把她内心深处一股难名状的激动感情恰当地反映出来。下面“得意频相顾”一句,是写这女子弹筝弹到高潮,她的感情已和筝声溶为一片,忘记了方才的羞怯,不时地回眸一顾,看看身旁的少年。这是用白描的手法表现演奏者与欣赏者的感情交流。

“雁柱”二句具体地描写筝声。唐宋时筝有十三弦 ,每弦用一柱支撑 ,斜列如雁行 ,故称“雁柱”“一一春莺语 ”,系以莺语拟筝声。白居易《 琵琶行》云 :“间关莺语花底滑。”韦庄《菩萨蛮》云:“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似为此句所本。前一句以“雁行”比筝柱,这一句以“莺语”状筝声,无论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以美感。而“十三”、“一一”两组数字,又使人觉得女子的十指在一一按动筝弦,轻拢慢撚,很有节奏。随着十指的滑动,弦上发出悦耳的曲调。在这里,词人着一“语”字,又进一步拟人化,好象这弦上发出的声音在倾诉女子的心曲。

下片写而今两情隔绝 ,凄苦难禁 。“娇云”二句,语本宋玉《高唐赋》,暗示他们在弹筝之后曾有一段幽会 。然而好景不长 ,他们很快分离了。着以“容易”二字,说明他们的分离是那样的轻易、那样的迅速,其中充满了懊恼与怅恨,也充满了怜惜与怀念之情。“梦断知何处”,表明他们的欢会象阳台一梦;然而鸳魂缥缈,旧梦依稀,一觉醒来,仍被冷冷清清的氛围所笼罩。

结尾二句,写男子深院独处,黄昏时刻,谛听着窗外的雨声。阵阵急雨,敲打芭蕉,这是男子在回忆中产生的错觉,也是他迫促烦躁心情的写照,同时又表现了孤栖时刻幽寂凄清的况味。雨声即为筝声,这样的筝声,最易触动愁绪。

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哀乐对比。上片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明快的节奏;下片则情深调苦,表现了孤单寂寞的悲哀。以乐景反跌哀情,故哀情更为动人。词中正面描写弹筝的女子,而以英俊少年作侧面的陪衬;上片中写这男子隐约在场,下片中则写女子在回忆中出现,虚实相间,错综叙写,词中的感情就不会变得单调。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如以“雁行”比筝柱,以“莺语”拟筝声,以“娇云”状远去的弹筝女子,以雨打芭蕉喻筝中的哀音,或明比,或暗喻,都增加了词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元曲之称绝者,不过得此法。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阕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阕写去年,下阕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很广。

《生查子·元夕》此词写约会。或被认为是景祐三年(1036)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欧阳修其他诗词

宋代诗词更多 >>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上一首:纵囚论

下一首:解仙佩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