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有凤来仪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曹雪芹 有凤来仪

有凤来仪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复制
xiù chū chéng shí
kān dài fèng huáng
gān 竿 gān 竿 qīng
绿 shēng liáng
bèng fáng jiē shuǐ
chuān 穿 lián ài dǐng xiāng
yáo qīng suì yǐng
hǎo mèng zhòu chū cháng

作者介绍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更多

年代清代

收录作品202首

有凤来仪翻译

注释
秀玉:喻竹。实:竹实,凤食竹实。
堪宜:正适合。
青欲滴:形容竹子色鲜。
“个个”句:竹叶像许多“个”字,所以这样说。叶绿荫浓则生凉。与 明代 刘基 《种棘》诗“风条曲抽‘乙’,雨叶细垂‘个’”用法相同。《 史记 ·货殖列传》:“木千章,竹竿万筒”的“筒”,则作枝解。
“进砌”二句:倒装句法,即“妨阶水迸砌,碍鼎香穿帘”。意谓竹林挡住绕阶的泉水进溅到阶台上来,又使房中鼎炉上所焚的熏香气味不会穿过帘子散去。前一句即十七回所写“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人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后一句亦借 陆游 “重帘不卷留香久”诗意写竹。砌:阶台的边沿。妨:或作“防”,二字本通义,与“碍”互文。
“莫摇”二句:意谓在此翠竹遮荫之下,正好舒适昼睡,希望竹子别因为有点风吹便动摇起来,使散乱的影子晃动于眼前,徒扰我好梦。潇湘馆后为黛玉所居,两句似有寓意。程高本“清碎”作“分碎”,“昼”作“正”,都改得不好。
白话译文
秀美的竹子刚刚结出竹实,正好用来款待降临的凤凰。
竿竿竹子都显得青翠欲滴,簇簇竹叶绿荫里透出清凉。
竹林挡住绕阶的泉水溅到台阶上,密叶阻碍着穿帘飘散的鼎炉烟香。
莫去摇碎那翠竹斑驳的影子,但愿甜蜜的昼梦美好而久长。

曹雪芹其他诗词

清代诗词更多 >>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上一首: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

下一首:红豆曲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