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朝代:唐代 作者:宋之问 复制
hòu xiǎo mǐn jiào
chéng chūn wàng yuè tái
宿 yún péng
cán yuè bàng zhōng kāi
yáo qīng
guāng láng tái
guì xiāng duō lòu
shí xiǎng quán huí
bào xuán yuán xiào
xián huā fěi cuì lái
nán zhōng suī yuè
běi yōu zāi
zhěn é chéng
dān xīn zuò huī
dāng shǒu guī
háng jiǎn yuán lái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更多

年代唐代

收录作品229首

  本篇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闽嶂”本指闽地的山岭,有时也可用作“岭嶂”的意思,泛指南国的山岭。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是汉高祖时南越王赵佗在广州越秀山上所建的台榭。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所谓“望”,只是瞻望前途的意思。“宿云”是隔宿之云。《庄子·逍遥游》写大鹏鸟,说它“翼若垂天之云”。这里见云而生鹏翼的联想,句意只是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第四句,古人以为,月亮的盈亏与蚌蛤的虚实相统一,月圆时蚌蛤实,月亏时蚌蛤虚。所以,诗人由“残月”而生“蚌中开”的联想。宋之问与沈佺期一样,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中,也可想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

  从“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薜荔”是一种木本蔓生植物,常绕树或缘壁生长。句中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无以自守的情态。“桄榔”则是一种亭亭玉立的乔木,与蔓生的薜荔对举,构图相当优美。加之碧苔依树,古色古香,与“薜荔”句表现出来的盎然生趣亦复形成鲜明的对照。“桂香”句既为画面添枝加叶,又使淡淡幽香透出画面。句中的“裛”,通“浥”,打湿的意思。在上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黑毛猴子攀附着树枝在叫唤,翡翠鸟衔着花在飞来飞去。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其动人了。

  读到最后六句时,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前面的铺排绘景是为了后面的写情抒怀。“南中”句使全诗的感情为之一顿,承上启下。“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虽”字是句中之眼,转出后面的许多文章。“北思”句直承“虽”字。从末句的“故园”可知,诗人的“北思”是思念故乡而非朝廷。“鬒(zhěn诊)发”,黑发。“鬒发”二句说明贬谪对他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在文势上,这两句稍作顿挫,用以托住“南中”二句陡然急转之势,并暗示官场的荣辱无常,更增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末两句的感情直承“鬒发”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直抒胸臆道:何时能走向返回故乡的路呢?“剪莱”,即除草。“行剪故园莱”,与谢朓“去剪北山莱”、王绩的“去剪故园莱”同义,都是要归隐田园的意思。从文势上来说,最后六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内在的节奏。比之于水势,“南中”二句似高江急峡,大起大落,“鬒发”二句江面渐宽,水势渐缓,至末两句化成一片汪洋,隐入无边的平芜之中。

  此诗用词的艳丽雕琢与结构艺术的高妙,可以使我们对宋之问诗风略解一二。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不惜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所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然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的价值倒不在于诗人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而在于诗中对南中景物的出色描绘。诗人笔下的树木、禽鸟、泉石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特定的情与特有的景相统一,使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陈志明)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翻译

注释
早发:早上进发。
始兴:即曲江,在韶州府。
虚氏村:地名。
候:等候,等待。
晓:天亮。
逾:逾越。
闽:福建。
嶂:山障。
越(yuè粤):广东。越台:昔尉陀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宿云:隔宿之云。
鹏:大鸟。
际:天际。
残月:夜阑之月。
蚌中开:明月之珠,藏于蚌中,故见晓月,如珠在蚌中开也。
薜(bì)荔:香草。
桄榔(guāngláng):桄榔树,大四五围,长五六丈,无枝,至头生叶。
翳(yì):遮蔽。
裛(yì):通“浥”,沾湿。
玄猿:黑猿。
啸:啼叫。
南中:中国南部。
思:思绪。
悠:时间之长。
鬒(zhěn诊)发:黑发。
俄(é):忽然。
素:白色。
灰:冷灰。
首:向,朝。
行:去。
莱(lái):草名,即藜。
白话译文
等到天亮便越过闽地的山障,乘风向粤进发。宿云如落鹏之翼,残月如开于蚌中之珠。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台。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流水击打溪石,叮咚有声。黑猿抱叶啼叫,翡翠鸟衔花飞来。南中的景象虽娱心悦目,但我留恋北方的思绪却更长了。黑发忽然变成了白发,赤心已经化作冷灰。仕进的路已绝,不如回头返故乡去剪来草过日子罢了。

宋之问其他诗词

唐代诗词更多 >>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上一首:送杨六望赴金水

下一首: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