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秋登万山寄张五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

秋登万山寄张五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复制
běi shān bái yún
yǐn zhě yuè
xiàng wàng shì dēng gāo
xīn suí yàn fēi miè
chóu yīn báo
xìng shì qīng qiū
shí jiàn guī cūn rén
shā háng tóu xiē
tiān biān shù ruò
jiāng pàn zhōu yuè
dāng zǎi jiǔ lái
gòng zuì zhòng yáng jiē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更多

年代唐代

收录作品456首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

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

隐者:指张五。

试:一作“始”。互相遥望。一作“始”。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一作“清境”。

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

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荠:荠菜。

洲: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一、二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诗的最后“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关于此诗题中的“张五”指谁,历来有争议。一说指张諲。张諲曾隐居于襄阳东南三十里的鹿门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北对万山(一说兰山),因登临以望张五,并写此诗寄意。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孟浩然其他诗词

唐代诗词更多 >>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上一首: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下一首:送朱大入秦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