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又观打鱼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杜甫 又观打鱼

又观打鱼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复制
cāng jiāng qīng chén
shè wǎng gāng wàn
néng zhě cāo zhōu ruò fēng
chēng tāo tǐng chā
xiǎo tuō lòu
bàn bàn shēng yóu
shāng sǔn jiē chuí tóu
qiáng shā yǒu shí
dōng jīn guān zài lái
zhǔ rén kuài huán qīng bēi
jiāo lóng gǎi xué
shān gēn zhān wěi suí yún léi
gān bīng dòu wèi zhǐ
fèng huáng lín ān zài zāi
wéi zòng
bào tiǎn tiān shèng suǒ āi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

年代唐代

收录作品1000首

  依旧次与前歌同编。黄生曰:诗中主人,必绵州杜使君。因诗语风切,故题讳其人。

  苍江渔子清晨集①,设网提纲取鱼急。能者操舟疾若风②,撑突波涛挺叉入③。小鱼脱漏不可记④,半死半生犹戢戢⑤。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⑥。

  (此再至东津,观取鱼也。从竭泽而渔处,写出惨酷可怜之状,具见爱物仁心。钟云:“设网提纲万鱼急”,急字尽情,令人有断罟之意。《杜臆》:操舟若风二句,俨然画景。)

  ①刘孝绰诗,“色子服冰纨。”②《列子》:津人操舟若神。③《西征赋》:“垂饵出入,挺叉来往。”注:“叉,取鱼叉也。”④《蜀志》:武阳小鱼大如针,一斤千头,蜀人以为酱。⑤《七发》:“其根半生半死。”⑥《陆贾传》:“屈强如此。”注:“屈,梗戾也。”刘峻《金华山栖志》:“鱼潜渊下,窟穴泥沙。”

  东津观鱼已再来①,主人罢鲙还倾杯。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②。干戈格斗尚未已,凤凰麒麟安在哉③?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④。

  (此观鱼而有感也。大鱼小鱼,既遭急捕,故蛟龙鲙鲔,亦避杀机。且当此兵戈之后,麟凤潜踪,奈何暴殄以损天和哉?盖深痛之耳。鹤曰:干戈未已,盖指吐蕃、朝义之乱尚未息也。【朱注】即《家语》“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剖胎刳孕,则麒麟不至”意。《杜臆》:作诗本意,全在后四句。盖盈城盈野,见者伤心,而暴珍天物,俱可悲痛,一视同仁,初无二理。此与上章同格。)

  ①《左传》:“公观鱼于棠。”②庾信诗:“山根一片雨。”《尔雅注》:“鳣,大鱼,似而鼻短,口在颔下,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江东呼为黄鱼。”《诗注》:“鳣,大鲤。”《疏》:“鲔鱼,形似鳣而青黑,头小而尖,似铁兜鍪,口亦在颔下,大者为黄鲔,小者为鳣鲔,肉白。”张衡赋:“王鲔岫居。”旧注,“鲔岫居而能变化,故有山根、云雷之句。”③《援神契》:“德至鸟兽,则凤凰翔。”《春秋繁露》:“恩及虫鱼,则麒麟至。”④《书》:“暴殄天物。”黄生曰:二诗,体物既精,命意复远。前诗寓感,此诗寓规。前诗为富贵人下砭,此诗为贪馋人示警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在诗中,诗人并不打算普及打鱼的要诀,或以赢得一位渔民的钦佩为写作初衷,他有办法绕开难缠的习俗,而及时应邀出席诗神的宴会。这是他第二次观看打鱼的场景,其中的情境,包括鱼水情、主客关系,都有较大程度的相似,但是什么缘故令他再写一首观看打鱼的诗?这首诗旨在弥补上一次观打鱼之作的某个纰漏吗?

既然渔夫可以一而再地打鱼,而不担心两次打鱼造成生活或审美的不当,那么,为何其他诗人会徒生烦恼:考虑两首性质相似的诗中的重复色彩,进而质疑诗的可信度?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诗人的写作戒律之一在于避免同一性,准确地说,就是避免予人一种同一性印象。然而,如果诗人看重的并不是对这种同一性的避免,而是力求其他意趣的立足,他就有理由游离牢固的老主顾,去他处谋生。

当他身处一次打鱼的热闹场合中,他有不少于三种视角来组织所见所闻的材料:其一,叙述渔民的命运,尤其是涉足其中一位渔夫的家庭现况,缩小网眼,捕捉情感的渔利;其二,侧重于渔民捕鱼技艺的描写,细说每一个步骤,将人与鱼的关系条分缕析;其三,以这场打鱼的活动为背景,观察失鱼之后水塘的失色,以及由此及彼,波及家国的命运感。而第四种策略是大团圆、大杂烩:将上述三种写作思路扭结在一起,再顺势推出那最动人心弦的主旋律。

介于清晨与日暮之间的那些光阴似乎仅仅是为了凸显两个端点而甘愿消遁,这个判断的含义不妨理解为,这首诗虽然依赖时间的先后关系来设置内在运行秩序,但是,也就是在读者所熟悉的两个计时符号出现后,时间就失效了、凝固了,不见任何作用。甚至,出现在较后位置上的“日暮”也极有可能是他的虚造,作为观打鱼的游客,他根本不曾挨到天黑才离开现场,日暮之际,那遭受洗礼的苍江将为蛟龙提供怎样的河床,或者蛟龙作为诗意的后援是否属实,都不是值得细察深究的环节。蛟龙的处境之设想,实际上和上一次观打鱼的感慨——咫尺波涛永相失——是一脉相承的:一种无鱼的后苍江时期,人的处境与孤旅将遭受怎样的顾虑?

但是,第二回踏入类似的河边,他把顾虑的基调起得更为高亢,无鱼之状况被打鱼之场面所形成的雷同“干戈兵革斗未止”的印象所遮蔽,成为上一首诗的寄托,而无法在这一次觅得容身之所:他把寻觅意图的脚步往前挪了一步——打鱼是一次搏杀,涉及生死,相当于干戈兵革之争,但相比于后者,却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乐趣,而一旦意识到这种乐趣的存在,以及置身其中沾染到这份乐趣,他就察觉到了罪孽,此刻,他所关切的不再是无鱼的后果,而是“凤凰麒麟安在”。这也许就是他再写打鱼情况的内在需要,或可说,他心目中的“凤凰麒麟”确有所指,在此次观打鱼的时期,变得更为重要。不过,以“暴殄天物”作为自省的休止符,有一点过分,差一点成为佛家的信条,但读者应该了解到这不是在批评渔民,或者有关买卖鲜鱼的贸易,或是为了改善伙食的厨娘,他是在进行一次自责,为一首诗寻找最初的心跳,并通过树立起自责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来嘲讽鱼肉百姓的尸位素餐之辈,也即,这首诗在最后几步,不是醉后才吐真言,而是按照既定计划,有效地实现了纪行诗向反讽诗的切换,到头来,读者才接受其中原本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惨烈游戏。

又观打鱼翻译

依旧次与前歌同编。黄生曰:诗中主人,必绵州杜使君。因诗语风切,故题讳其人。

苍江渔子清晨集①,设网提纲取鱼急。能者操舟疾若风②,撑突波涛挺叉入③。小鱼脱漏不可记④,半死半生犹戢戢⑤。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⑥。

(此再至东津,观取鱼也。从竭泽而渔处,写出惨酷可怜之状,具见爱物仁心。钟云:“设网提纲万鱼急”,急字尽情,令人有断罟之意。《杜臆》:操舟若风二句,俨然画景。)

①刘孝绰诗,“色子服冰纨。”②《列子》:津人操舟若神。③《西征赋》:“垂饵出入,挺叉来往。”注:“叉,取鱼叉也。”④《蜀志》:武阳小鱼大如针,一斤千头,蜀人以为酱。⑤《七发》:“其根半生半死。”⑥《陆贾传》:“屈强如此。”注:“屈,梗戾也。”刘峻《金华山栖志》:“ 鱼潜渊下,窟穴泥沙。”

东津观鱼已再来①,主人罢鲙还倾杯。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②。干戈格斗尚未已,凤凰麒麟安在哉③?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④。

(此观鱼而有感也。大鱼小鱼,既遭急捕,故蛟龙鲙鲔,亦避杀机。且当此兵戈之后,麟凤潜踪,奈何暴殄以损天和哉?盖深痛之耳。鹤曰:干戈未已,盖指吐蕃、朝义之乱尚未息也。【朱注】即《家语》“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剖胎刳孕,则麒麟不至”意。《杜臆》:作诗本意,全在后四句。盖盈城盈野,见者伤心,而暴珍天物,俱可悲痛,一视同仁,初无二理。此与上章同格。)

①《左传》:“公观鱼于棠。”② 庾信诗:“山根一片雨。”《尔雅注》:“鳣,大鱼,似而鼻短,口在颔下,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江东呼为黄鱼。”《诗注》:“鳣,大鲤。”《疏》:“鲔鱼,形似鳣而青黑,头小而尖,似铁兜鍪,口亦在颔下,大者为黄鲔,小者为鳣鲔,肉白。” 张衡赋:“王鲔岫居。”旧注,“鲔岫居而能变化,故有山根、云雷之句。”③《援神契》:“德至鸟兽,则凤凰翔。”《春秋繁露》:“恩及虫鱼,则麒麟至。”④《书》:“暴殄天物。”黄生曰:二诗,体物既精,命意复远。前诗寓感,此诗寓规。前诗为富贵人下砭,此诗为贪馋人示警也。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其他诗词

唐代诗词更多 >>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上一首:泛溪

下一首:赠别贺兰铦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