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 | 钱易 |
所处时代 | 宋代 |
出生地 | 江苏苏州 |
主要作品 | 《初夏病中》《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嵇康小舞词》《句》《句》等 |
主要成就 |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祖 籍 | 江苏无锡 |
钱易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卫生工程专业。毕业时曾志愿到祖国大西北建功立业的她,被清华著名环境工程专家陶葆楷教授相中,成为他门下的弟子,没想到这一选择竟影响了她的一生。从此,她与环保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9年,钱易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后,作为陶先生的助手,开始了对水污染防治的研究。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的工作被迫中断了,她也被下放到江西开荒种地。拨乱反正以后,钱易在工业废水处理与城市废水净化等领域不舍昼夜地工作,取得了令国际环境工程界瞩目的成果。1981年,钱易翻译出版了《实用废水处理系统》。1988年,在台湾的钱穆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两月。恰在这时,台湾开放大陆赴台探亲的政策,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钱易正好在荷兰访学,立即提出申请,成为大陆赴台探亲第一人。1994年,钱易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清华当时唯一的女工程院院士。1992年起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妇联第七届执委。国际科学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副主席,世界资源研究所理事会成员。
1981年至1983年曾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任访问学者,1988年至1989年曾在荷兰德尔夫特技术大学任访问教授,1989年起,曾先后在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学校讲学。2000年曾被选为富尔布赖特杰出学者访问美国7个城市并作了12次学术演讲,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主要书籍《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工业性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要论文“生物钙”法污水处理性能研究SBR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掺加草炭的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低压汞灯光催化降解对氯苯甲酸钠的机理研究地下渗滤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滇池流域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设计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焦化高氨废水沸石床曝气生物滤池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试验研究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去除COD和氨氮酚化合物抑制底泥氨氧化活性的作用固定化细胞降解2,4-二氯酚的动力学及其对SBR系统强化效果研究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设计桂林市水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好氧条件下活性翠蓝的生物降解及其影响因素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用于生物膜研究蓝藻毒素的监测及水华暴发的应急方案利用GFP标记基因检测环境微生物利用红斑顠体虫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研究滤料粒径对曝气生物滤池硝化性能的影响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生活污水的小试研究生态工业园区产品-工艺体系的规划方法研究生物膜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双功能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研究水体微型生物群落参数与水质指标相关性的研究铜离子对复合硝化菌群硝化能力影响作用的初步研究无机微滤膜处理草浆黑液的运行特性分析悬浮床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处理受污染河水的研究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洗浴污水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及其运用治水荒需要新思维 中国古代的城市给水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中国江河湖海防污减灾对策(摘要)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自固定化高效菌种强化处理焦化废水研究国际推行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对北京水资源保护战略的思考水资源管理需要新思路新策略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2007年8月22日,钱易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特性、处理机理及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致力于推行清洁生产、污染预防和循环经济,积极对国家环境决策献计献策并参与环境立法工作。累计培养硕士30余名,博士30余名。2015年9月17日,获得了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最美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