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陆希声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陆希声

作者介绍

陆希声

陆希声   lù xī shēng

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博学善属文,昭宗(八八八至九零四)时召为给事中,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太师罢。六世祖陆元方在武周时期,两度出任宰相。家世有书名,六世伯父柬之以草书高天下。五世祖陆象先为唐睿宗时宰相,爵位兖国公。其高祖父陆景融曾任工部尚书,博学工书,至希声一出,遂能复振家法。其曾祖陆涓为唐朝诗人,曾任阳翟令其祖父陆孟儒官至苏州司士参军。其父陆翱为唐朝诗人,《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
本    名 陆希声
字    号 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
所处时代 唐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
主要作品 《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阳羡杂咏十九首·清辉堂》《阳羡杂咏十九首·伏龟堂》《阳羡杂咏十九首·含桃圃》等

陆希声诗词更多 >>

生平

陆希声学识渊博,商州刺吏郑遇欲任用他,希声不从,隐居义兴。久之,召为右拾遗。当时朝政腐败,财政歉收,州县不尽责,希声上言“当谨视盗贼”。次年,王仙芝反,蔓延数十州,遂不制。希声任歙州(今安徽歙县)刺史。昭宗闻其名,召为给事中,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以太子少师辞官。李茂贞等兵犯京师,陆希声以疾避难。再次隐居于义兴湖汉的颐山,筑有别墅,称为“陆相山房”。相传陆希声的读书山房后来改为禅院,即是“金沙寺”,故后人有“陆相读书金沙寺”之说。宋代蒋之奇题其宅有“二十四桥芜没尽,溪边又有古时桥”之句,其居住环境之幽静,当可想见。宋熙宁三年 (公元1070年)赐额“寺圣金沙”。陆希声逝世后,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陆希声来义兴寓居后,游遍义兴山水名胜,还在铜官山的君阳洞住过,故自号“君阳遁叟”。他曾于五更起身,手执火把,直登铜官峰顶,观赏太湖日出奇景。他寓居义兴时的著作有《颐山录》和《山居二十七咏》等。在脍炙人口的《桃花谷》一诗中,他以生花彩笔,讴歌了“君阳山下足春风,满谷仙桃照水红。何必武陵源上去,涧边好过落花中”。还有《梅花坞》、《桃溪》等描绘义兴山水风光的诗文。

希声得二王“拨蹬法”。凡五字:撅、押、钩、格、抵。光后入为翰林供奉,希声犹未达。以诗寄恐光云:“寄言昔日不龟手,应念江头僻拼人。”恐光咸其言引荐。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