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孙永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孙永

作者介绍

孙永

孙永   sūn yǒng

(1019—1086)赵州平棘人,徙居长社,字曼叔。孙冲孙。以荫为将作监主簿。仁宗庆历六年进士。累官太常博士。神宗朝以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降知和州,称青苗、助役法“强民出息输钱代徭,不能无重敛之患”。知开封府,反对市易抵当法,罢提举中太一宫。哲宗时召拜工部尚书,请罢保马、保甲、免役法。卒谥康简。外和内劲,议论持平,不屈权势,范纯仁、苏颂皆称为国器。
本    名 孙永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杭州
主要作品 《泛汝联句》《清明》《上已日》《钱塘感兴·百年承袭地》《清明·每年每遇清明节》等

孙永诗词更多 >>

百科名片

中文名: 孙永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徐州出生日期: 1970年职业: 玉石雕刻师代表作品: 《八瑞牌》、《姑苏一隅》、《必有爱心系四方》、《上海!上海!》、《姑苏远观》、道德经《蚀》等

个人简介

孙永1970年出生于徐州

职务头衔

苏州天一玉器艺术工作室设计总监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上海市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海派玉雕特级大师海派玉雕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玉(石)雕刻大师

工作经历

从事玉雕工作年限:17年1997年开始学习玉雕制作工艺  2003年创办天一玉器工作室2007年在清华美院进修,同年考取”艺术品鉴定师””艺术品评估师”2008年获得国际注册高级珠宝古玩鉴定师、执业、职业资格证书2009年获”海派玉雕大师”称号2009年被载入上海工艺美术家名典2010年被上海市授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被授予“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荣誉称号2011年底,当选为海派玉雕协会副会长2012年,被授予“江苏省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新华网举办的"2012最受收藏界年度艺术家关注奖" 。

玉雕的神韵与意境之美

海派玉雕以其宽容的学术精神、深厚的设计思想、别致的创意趣味、精巧的雕刻工艺在今天的中国玉雕艺术界独占鳌头。海派玉雕发展至今,正赶上玉雕创新和市场繁荣的又一个春天。而他,推陈出新、兼容并蓄、心甘情愿“花三年而琢一玉”,却是因为小玉器中多包含的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他的作品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一股文化精髓。他就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代海派玉雕的杰出代表者——孙永。说欣赏珠宝首饰在于欣赏其造型与色彩的话,那么玉雕作品给人带来的却主要是意境之美。在中国古代,神韵是以抒写主观审美体验为主,追求一种生动自然、耐人回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抒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为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那么孙永玉雕作品的神韵在哪里呢?细细品味他的作品后不难发现,孙永的玉雕作品将自己主体内部的意与境与玉石本身的意与境相谐和,从而用自己的艺术技巧将这种结合变成不单纯是供人欣赏领略的艺术形象。从小酷爱书画,对传统书画“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艺术特色极其推崇,他多次拜名家为师,后又到专业学院进修,只为雕刻的图案足够彰显玉石的天然魅力,使之与玉石浑然天成。在设计思路上,孙永秉承了料与工艺的完美结合原则,每一种玉料都有它的生命特征,完好的原料尽量少做工,不破坏原生态的美,而有瑕疵的原料,则要用工艺来掩盖,与“玉不琢,不成器”相反,没有问题的原料,孙永会尽量少做工,以追求玉料温润的自然之美。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孙永的玉雕作品“端庄富丽的精神气度和沉雄而隽永的刀意”。孙永作为一位玉雕艺人,他一直强调要想提高,就要不断的从绘画和书法中汲取营养,他通常会在木雕、竹雕、牙雕、瓷器、青铜器的艺术中寻求借鉴,还常以诗、画、书法入玉,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创造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构图。  着多年的辛苦磨练,孙永的玉雕技艺日臻成熟,不断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而每有新作问世,都常被藏家视为珍宝。他的作品用料考究,造型美观大方,形神兼备,无不体现出高超的艺术匠心和超凡的功力。在2010年玉器百花奖获奖作品中,孙永的《必有爱心系四方》,就是符合了当代的审美需求也符合了时事政治的需求,为宣传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的精神做了艺术的诠释,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玉雕外功

玉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国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八千年的玉文化发展,红山文化中粗犷古朴的玉猪龙、良渚文化中的精致入微的玉琮、战国时期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明清时期玲珑剔透的子纲牌和乾隆工,当代玉雕精美绝伦的作品无不彰显着中华玉文化璀璨的光芒。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的玉雕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我的体会是玉雕作品要真正成为具有感染力、震撼力的艺术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要具备过硬的玉内功夫,二是要具备过硬的玉外功夫。我认为玉内功夫主要是指从事玉雕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绘画能力和造型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精湛的雕刻技艺。而玉外功夫主要是指玉雕专业人员在具备玉内功夫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知识积累、高超的艺术素养、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简称为玉雕的内功和外功。玉雕的内功和外功对于从事玉雕艺术的人来说两者缺一不可,就像一个人的左膀和右臂。如果我们的玉雕专业人员只具备内功不具备外功,充其量只能当一名好工匠,而绝不是玉雕大师。无数的事实证明,许多从事玉雕的专业人员重内功轻外功、重模仿轻创新、重工艺轻创意、以致在玉雕艺术的道路上步履蹒跚、举步为艰,在玉雕技艺的发展上遇到了突破不了的巨大瓶颈。因此,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发展的玉雕人才,就必须既要练好内功又要练好外功,做到两手都要硬。在此,我想就练好玉雕的外功谈三点看法:

玉雕外功一

增强学习投入、讲究学习方法,不断积累知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是练好外功的首要条件。对一个已经在职的玉雕专业人员来说,想挤出时间来学习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充电的重要性,必须挤出时间来下大力气、下大投入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具不完全统计,全国玉雕行业中存在着三个90%以上,一是从业人员中90%以上的人其学历在高中以下;二是90%以上的人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三是90%以上的人是靠师父传帮带,参加文化学习的机会很少。所以,更加凸显了参加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如何才能充好电成为合格的玉雕人才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向书本学习。俗话说,胸有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往往书到用时方恨少,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博览群书。因此我们要多看书,多积累,向书本要知识,要文化,坚持自学。第二,要突出重点学习。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自己的不足,确定学习的重点,例如我们的玉雕作品往往要注入许多历史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突出重点学国学,从而增加作品的文化品味,因此儒释道的学说、著名的历史典故、著名的唐诗宋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收到学以自用的效果,比如我通过学习掌握了国学知识,并且我喜欢收藏和研究瓷器和青铜器,瓷器的构图艺术,青铜器的纹饰都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灵感和源泉,在我设计的仿古作品中,都融入了许多国学元素,使作品具有厚重的艺术内涵和历史积淀,并把它运用到玉雕的创作时间中,2009年我的作品《八瑞》被评为第二届神工奖的创新金奖,并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普遍认同,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将上古时期皇家祭祀用的礼器,“琮、璧、圭、璜”与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纹饰组合一起形成礼器文化与风水文化的交融,壁圆像天,曰壁定天下,琮为方代表地方,曰万流归宗。中间圭为一归大统,而龙璜代表至高无上的皇家权力,玉璜中间有圆点为太阳,太阳光芒万丈耀四方,而璧的背面为路路通,寓意可通天地、可通四方、可通阴阳,因天为阳地为阴,阴阳相辅相生。四象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即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即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风水中代表东、南、西、北的四个方位;色为青、白、红、黄,表示四方朝贡,天下祥和之征。第三,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与提炼,在学习中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建立自己的笔记、卡片和资料,并且要反复的去从中提炼出有用的文化元素,并运用到玉雕的创作实践当中去,学知识搞积累决不能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通过日积月累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当今有一句流传的名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所学的知识就是时刻准备着给玉雕的创作所用。

玉雕外功二

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是练好外功的重要环节。每个人都要自己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我们从事玉雕创作的人更要培养兴趣发展自己的爱好,法国的著名雕刻家罗丹有一句名言,他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还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美来”。作为一名玉雕师心中的天地有多大,作品就有多厚重;文化功底有多宽,作品的内涵就有多深;艺术家的悟性有多高,创作的胆量就有多大。所以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提升文化底蕴对提高玉雕的艺术创作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从小酷爱绘画,师从于著名的山水画家吴俊友先生,掌握了一些系统的山水画的创作原理和技巧,这对于我从事玉雕创作带来了巨大的益处,在我玉雕的设计创作中我运用了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和基本原理来指导山子雕的创作,获得了一定成功,例如我的大型白玉籽料山子雕作品《观沧海》,作品大气磅礴、雄伟壮观,雕刻中的主人翁曹操站在海边的礁石上抚剑眼观浩渺无垠的大海,四周风起云涌、浪涛翻卷,肆虐的海浪好像随时都要将远观沉思中的曹操吞噬掉似的,作品以景、以意、以动、以静,深刻的将曹操当时身处乱世,胸怀天下,振兴汉室的雄材伟略一一展现出来,作品雕刻手法充分融合书与画的技巧,从联想、构思立意到整个创作过程都尽心处理好过度,使之不留痕迹,没有匠气,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作品《观沧海》一出世就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形成了山子雕独有的艺术风格。古老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先人用汉字抒发情怀,挥毫山河,由于我从小酷爱书法并有所感悟,在多年的玉雕创作中,我认为汉字可以完美的雕刻与美玉之中,我根据自身书法以行草为特长,将行草为范本,纯手工雕刻与玉上,并且加入了“梅、兰、竹、菊”的写意小品,完美的将书、画自然的融合,块块玉雕不但体现了玉雕精细的内功,更是将中国灿烂的书画意境体现而出,更展示了玉之外功的深厚意义,并在相通的艺术领域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在艺术的殿堂中,学会借鉴与创新。在学习中我经常研究玉雕的姐妹艺术,例如牙雕、木雕、石雕、根雕,在学习鉴赏中“移花接木”,实行有效的嫁接,也创作出一些受人欢迎的作品,例如《剑胆琴心》,以象牙浅浮雕的手法加入现代视觉效果运用玉雕作品之中,立体的将古屋墙角边的一琴、一几、一剑、一窗充分和谐的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牌头一个“心”充分的体现了一个文人骚客的雄心侠义。所以在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的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学习的基础上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玉雕外功三

学习和培养独立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思考能力,提升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练好外功的核心。如何培养自己独立的观察力、发现力、思考力是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的前提,第一,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所谓观察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周边的一切事物;所谓发现力,就要要善于捕捉发现新颖的、独特的东西;所谓思考力就是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从中悟出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意境,我在这方面尝到了一些甜头,有一次我想创作一件反应苏州园林特色的作品,正在大街一边走一边思索的时候,我抬头一看,路边正好有一堵墙,这一堵墙上有一片窗、一片瓦、一束花,我顿时感悟到这不就是苏州的一个缩影吗,我突然想到反应苏州的园林不需要完全将整个“拙政园”搬出来,“青砖、白墙、绿柳、透窗”不都是苏州印象吗,“以小见大、意在象外”在这一想法下我创作出了玉雕作品《姑苏一隅》,作品只描画了苏州园林随处可见的一角,一堵白墙,上是冷色调里黑灰玉质雕成的瓦檐和墙角,与白粉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粉墙中间雕一玲珑剔透的透窗,一条修长的藤蔓从园内爬出,“S”型曲线般斜挂粉墙,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水墨小品,特别是通过粉墙上的“漏窗泄景”可以让人感受到苏州园林内的无边风光和灿烂文化。由此可见观察力、发现力、思考力是一个玉雕艺术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能在瞬间捕捉事物的本质才能在玉雕中画龙点睛、化腐朽为神奇。第二,要把握时代的特征和脉搏,寻找时代的审美需求,才能引领玉雕的潮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代玉雕处于中国玉文化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当代玉雕尤其是海派玉雕已经形成了创新、人文、简约、精致、时尚的艺术风格,当代的玉雕呼唤着具有时代特征、时代风貌的作品,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寻找时代的特征,寻找时代的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应当代的审美,引领玉雕的潮流,我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尝试,例如我创作的作品《必有爱心系四方》就是符合了当代的审美需求也符合了时事政治的需求,为宣传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的精神做了艺术的诠释,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我深刻的体会到要用一种敏感之心、正义之心、善良之心去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综上所述,玉外功夫实际还是玉内功夫,只有同时练好了外功和内功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把高超的玉雕技艺和文化内涵紧密的结合起来,为我们伟大的时代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玉雕艺术的百花园增添更加亮丽的色彩。

个人荣誉

2007年进修清华美院,学习艺术品鉴定与评估2008年获得国际注册高级珠宝古玩鉴定师、执业、职业资格证书2008年《中国艺术鉴藏》对其玉雕艺术有版面介绍2009年台湾《典藏》杂志对其进行了专访2009年5月获中国海派玉雕大师称号2009年9月在第二届神工奖中其作品《八瑞》获创新金奖,《波斯玉壶》获金奖,《溪岩理绣出芙蓉》获铜奖2009年入选上海工艺美术家名典2010年苏州玉石文化节精品展,《英雄》获铜奖、《龙凤呈祥》获银奖。2010年被上海市授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0年浙江西冷印社《中国当代玉雕大师精品展》2010年7月,在第三届神工奖中其作品《姑苏一隅》获创新金奖、《天圆地方》获金奖、《渔乐》获最佳工艺奖。2010年10月,在世博会宝钢大舞台,其作品《八瑞》、《天圆地方》参加以“海上风韵”为主题的海派玉雕世博精品展。2010年10月,在2010中国玉(石)器百花奖中,其作品《必有爱心系四方》获金奖、《龙生九子》获优秀奖、《 笑傲江湖》获优秀奖。2010年12月,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与海派玉雕文化协会合办的首届“海派玉雕澳门精品展”中,其作品《八瑞》、《天圆地方》参加展出;另其作品墨玉插牌《源远流长》代表海派玉雕文化协会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作为藏品, 幷得到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管理委员会主席谭伟文回赠《感谢状》以示感谢。2011年3月,入编《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家》。2011年4月,作品《八瑞》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部门举办的“201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1年7月,在2011中国玉(石)器百花奖中,其作品《龙行天下,马到成功》获最具文化创意奖、《剑胆琴心》获优秀奖、《群英荟萃》获优秀奖。2011年7月,被授予“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荣誉称号。2011年9月,在第四届中国▪上海玉(石)雕神工奖中,其作品《上海!上海!》荣获最高奖项特等奖、《姑苏远观》获金奖、道德经《蚀》获最佳创意奖、《双仙论道》获最佳工艺奖、《百花齐放》获银奖、《仙侣逸鹤》获银奖、《松溪观泉》获银奖、《谈笑山林》获银奖、《禅心若苦》获铜奖。2011年11月,在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中,其作品《上海!上海!》、《异形》获金奖、《九子玉玺》获铜奖、《蛟龙出海》《龙鹤游天》获优秀奖。2012年,被载入大型艺术丛书《中华英才》。2012年4月,作品《观沧海》在扬州举行的百花玉缘杯获铜奖。2012年6月,中国玉石器百花奖作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获金奖,作品《虎踞龙盘》获铜奖,作品《山水寄情》获优秀奖。2012年8月,其个人玉雕艺术邮票由北京邮票厂公开发行。2012年9月,在中国海派玉雕艺术大展 暨第五届玉石雕神工奖中,其作品《生》获创新金奖,《痛》获最佳创意奖,《焚香告天》、《横财》、《踏雪寻梅》、《牛转乾坤》、《松溪读易》获银奖。2012年11月,在中国玉石雕“陆子冈杯”中,《权尊双印》获银奖、《莲蜓相依》获优秀奖。2012年,被授予“江苏省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被载入大型艺术丛书《艺术风云》。2013年1月,荣获由新华网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古玩协会、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协办的“五粮液”金璧圣宴“2012最受收藏界年度艺术家关注奖”殊荣。2013年3月,在第八届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中,其作品《虎踞龙盘》、《和》获银奖。2013年7月,武汉个人玉雕展。2013年9月,在2013中国玉(石)器百花奖中,其作品《凤翥龙翔》获金奖,《独默》获银奖,《江天别话》获铜奖,《祥瑞》获优秀奖,《天行健》获最具文化创意奖。2013年9月,深圳个人作品展。2013年9月,在中国海派玉雕艺术大展 暨第六届玉石雕神工奖中,其作品《消逝的森林》、《蛀虫》获金奖,《诱界》获银奖。2013年11月,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中,其作品《麻姑献寿》获得金奖和最佳创意奖,《祥瑞》、《江雪》、《出水芙蓉》、《姑苏墙》获银奖。2014年4月,在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中,其作品《龙凤呈祥》获金奖。2014年4月,在重庆举办的九龙杯·中国玉雕精品奖中,其作品《天官炉》获金奖。另外,其作品转载于《新民晚报》、《收藏家》、《鉴宝》、《中国艺术鉴藏》、《典藏》、《和田玉》、《工艺美术》、《澳门日报》、《收藏》、《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家》、《中国玉雕当代名家玉雕作品精选》等刊物。

作品欣赏

获奖作品

《八瑞佩》(正面)中国上海第二届神工奖最高奖项创新金奖作品材质:新疆和阗籽玉规格:8×5.2×1.6cm重量:92克寓意:玉之宗、壁、圭、璜是皇家祭祀用的玉器,古时为礼器,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饰组合在一起形成礼器与风水文化的交融。而壁圆象天,曰壁定天下,宗为方形代表地方,曰万流归宗为四方。中间圭为一归大统,而龙璜代表至高无上的皇家权力,玉璜中间有圆点为太阳,太阳光芒万丈耀四方,而璧的背面为路路通,寓意可通天地、可通四方、可通阴阳,因天为阳地为阴,阴阳相辅相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即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即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风水中代表东、南、西、北的四个方位;颜色青、白、红、黄,表示四方朝贡,天下祥和之征。

获奖作品

《姑苏一隅》第三届神工奖创新金奖作品材质:新疆和阗籽玉规格:4×6.3×1.2 cm重量:88克寓意:《姑苏一隅》作品只描画了苏州园林随处可见的一角,一堵白墙,上是冷色调里黑灰玉质雕成的瓦檐和墙角,与白粉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粉墙中间雕一玲珑剔透的透窗,一条修长的藤蔓从园内爬出,“S”型曲线般斜挂粉墙,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水墨小品,特别是通过粉墙上的“漏窗泄景”可以让人感受到苏州园林内的无边风光和灿烂文化。

获奖作品

《天圆地方》 第三届神工奖金奖作品材质:新疆和阗籽玉规格:19.7x7.5x7.5 cm重量:980克寓意:作品用龙之九子柱连接天圆地方上下两个雕件,用类似华表的造型,形象地表现了“天人合一”、“阴阳学说”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充满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韵。

获奖作品

《上海!上海!》中国上海玉(石)雕神工奖特等奖作品材质:新疆和阗籽玉规格:13*6.3*1.9cm重量:419克寓意:采用一江两景的方式,一正一反来表现两个时代:一条黄浦江,正面是现在的上海,翻过去是过去的上海。上海的建筑,无论是老建筑,还是新建筑,都现代感很强烈。

获奖作品

道德经·《蚀》中国·上海第四届神工奖最佳创意奖作品材质:新疆和阗山料重量:369克规格:12.5*6.0*2.5cm寓意:原本是一块朽玉,然后经大师鬼斧之手,一把散落的道德经玉简,横空出世,大师作品深思熟虑,意义深远。此似被侵蚀的玉简,暗喻现今被金钱物质所腐蚀的世人,早已遗忘了道德的存在。大师以此作品深度呼唤道德的回归。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