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李至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李至

作者介绍

李至

李至   lǐ zhì

(947—1001)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诗相酬,有《二李唱和集》。
本    名 李至
字    号 字言几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真定(今河北正定)
出生时间 后汉出帝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
去世时间 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
主要作品 《残春有感》《残春有感》《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奉和独赏牡丹》等

李至诗词更多 >>

人物简介

历任职务:将作监丞、通判鄂州、著作郎、直史馆、右补阙、知制诰、比部郎中、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给事中、秘书监、宾客、太子事以师傅礼、工部尚书、武信军节度、知河南府(追赠侍中)效力主公: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 宋真宗赵恒

生平

李至,字言几,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太宗太平兴国初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擢知制诰,直史馆。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为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雍熙初,加给事中,兼秘书监。淳化五年(九九四),兼判国子监。至道初,为太子宾客。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咸平元年(九九八),授武信军(一作武胜军)节度使,徒知河南府。四年卒,年五十五。赠侍中。《宋史》卷二六六、《隆平集》卷六《东都事略》卷三六有传。 李至与李昉多唱和诗,有一九一四年罗振玉辑《宸翰楼丛书》本《二李唱和集》一卷。今以丛书本为底本,录诗八十五首,又从《翰苑羣书》等录诗三首附后,编为二卷。

历史年表

后汉出帝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生于真定。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七岁而孤,鞠于飞龙使李知审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转比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冬,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宋太宗雍熙年间(公元984-987年),初,加给事中。宋太宗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真宗初正储位,以至与李沆并兼宾客,诏太子事以师傅礼。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以目疾求解政柄,授武信军节度,入辞节制,不允。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居二年,徙知河南府。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以病求归本镇,许之。诏甫下,卒,年五十五。

藏书刻书

秘阁初建于端拱元年(988),藏三馆真本书籍及书画,他兼任秘书监。针对国家藏书建设情况,于端拱二年(989)八月,他上表说:“自唐士陵夷,中原多故。经籍文物,荡然流离,近及百年,斯道几废。国家承弊之末,复兴经籍,三馆之书,访求兼备。馆下复建秘阁,以藏秘书。总群经之博要,资乙夜之观览”。由推荐学者名儒如潘慎修、杜镐、舒雅、吴椒等人充任秘阁校理,下令请购亡书遗简,间以新书奏御,存于新馆中。淳化五年(994),兼判国子监,总领校勘、刊刻七经、疏。又上奏言《五经》书、疏已板行,唯二传、二礼、《孝经》、《而雅》、《论语》七经书未备,令崔颐正、孙奭、崔偓佺等人重加校雠,与吴淑、杜镐检正伪谬,与李沆总领裁定并刊刻。至此,秘阁“总群经博要”,藏书最为完备。具有北宋样本书库和善本书库之性质,对北宋图书事业建设有贡献。真宗即位(998),拜工部尚书。咸平初因事罢官为武胜军节度使,迁河南知府。善词翰,与李昉以诗、词相酬唱。今存有《二李唱和集》。

《宋史·李至传》

传奇人物

李至,字言几,真定人。母张氏,尝梦八仙人自天降,授字图使吞之,及寤,犹若有物在胸中,未几,生至。七岁而孤,鞠于飞龙使李知审家。幼沉静好学,能属文。及长,辞华典赡。举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旋擢著作郎、直史馆。会征太原,命督泽、潞刍粮,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太平兴国八年,转比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冬,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雍熙初,加给事中。时议亲征范阳,至上疏以为:“兵者凶器,战者危事,用之之道,必务万全。幽州为敌右臂,王师所向,彼必拒张,攻城数万,兵食倍之。今日边庾未充,况范阳之傍,坦无陵阜,去山既远,取石尤难。金汤之坚,必资机石,傥有未备,愿且缮完。畜威养锐,观衅以伐谋,更纵弥年,亦未为晚。必若圣心独断,在于必行,则京师天下之本,陛下恭守宗庙,不离京国,示敌人以闲暇,慰亿兆之仰望,策之上也。大名,河朔之咽喉,或暂驻銮辂,扬言自将,以壮军威,策之中也。若乃远提师旅,亲抵边陲,北有契丹之虞,南有中原之虑,则曳裾之恳切,断鞅之狂愚,臣虽不肖,耻在二贤后也。”至以目疾累表求解机政,授礼部侍郎,进秩吏部。

史书记载

会建秘阁,命兼秘书监,选三馆书置阁中,俾至总之。至每与李昉、王化基等观书阁下,上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与焉。至是升秘阁,次于三馆,从至请也。上尝临幸秘阁,出草书《千字文》为赐,至勒石,上曰:“《千文》乃梁武得破碑钟繇书,命周兴嗣次韵而成,理无足取。若有资于教化,莫《孝经》若也。”乃书以赐至。荐潘慎修、舒雅、杜镐、吴淑等入充直馆校理。请购亡书,间以新书奏御,必便坐延见,恩礼甚厚。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至上言:“《五经》书疏已板行,惟二《传》、二《礼》、《孝经》、《论语》、《尔雅》七经疏未备,岂副仁君垂训之意。今直讲崔颐正、孙?amp;#93;、崔偓佺皆励精强学,博通经义,望令重加雠校,以备刊刻。”从之。后又引吴淑、舒雅、杜镐检正讹谬,至与李沆总领而裁处之。至道初,真宗初正储位,以至与李沆并兼宾客,诏太子事以师傅礼。真宗每见必先拜,至等上表,不敢当礼。诏答曰:“朕旁稽古训,肇建承华,用选端良,资于辅导。藉卿宿望,委以护调,盖将勖以谦冲,故乃异其礼数。勿饰当仁之让,副予知子之心。”至等相率谢。太宗谓曰:“太子贤明仁孝,国本固矣。卿等可尽心规诲,若动皆由礼,则宜赞助,事有未当,必须力言。至于《礼》、《乐》、《诗》、《书》义有可裨益者,皆卿等素习,不假朕之言谕也。”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一日,上访以灵武事,至上疏曰:“河湟之地,夷夏杂居,是以先王置之度外。继迁异类,骚动疆埸,然脐不足弭其患,擢发不足数其罪。然圣人之道,务屈己含垢以安亿民,盖所损者小,所益者大。望陛下以元元为念,不以巨憝介意。料彼胁从亦厌兵久矣,苟朝廷舍之不问,啖以厚利,縻以重爵,亦安肯迷而不复讫于沦胥哉?昨郑文宝绝青盐使不入汉界,禁粒食使不及羌夷,致彼有词,而我无谓,此之失策,虽悔何追。今若复禁止不许通粮,恐非制敌怀远、不战屈人之意。昔唐代宗虽罪田承嗣而不禁魏盐,陛下宜行此事,以安边鄙。使其族类有无交易,售盐以利之,通粮以济之,彼虽远夷,必然向化,互相诰谕。一旦怀恩,舍逆效顺,则继迁竖子孤而无辅,又安能为我蜂虿哉!今灵州不可不弃,非独臣愚以为当然,若移朔方军额于环州,亦一时之权也。或指灵州为咽喉之地,西北要冲,安可弃之以为敌有,此不智之甚,非臣之所敢知也。”后灵武卒不能守。咸平元年,以目疾求解政柄,授武信军节度,入辞节制,不允。居二年,徙知河南府。四年,以病求归本镇,许之。诏甫下,卒,年五十五。赠侍中,诏给其子惟良、惟允、惟熙等奉终制。至尝师徐铉,手写铉及其弟锴集,置于几案。又赋《五君咏》,为铉及李昉、石熙载、王祐、李穆作也。至刚严简重,人士罕登其门。性吝啬。幼育于知审,及贵,即逐其养子以利其资。知审因至亦至右金吾卫大将军。

历史评价

《宋史·列传第二十五》论曰:李至刚严简重,好古博雅,其于柄用宜矣。至尝师徐铉,手写铉及其弟锴集,置于几案。又赋《五君咏》,为铉及李昉、石熙载、王祐、李穆作也。至刚严简重,人士罕登其门。性吝啬。幼育于知审,及贵,即逐其养子以利其资。知审因至亦至右金吾卫大将军。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