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陈思济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陈思济

作者介绍

陈思济

陈思济   chén sī jì

(1232—1301)元睢州柘城人,字济民,号秋冈。幼以才器称。世祖在潜邸,召备顾问,及即位,始建省部,使掌敷奏,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历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治绩称最。拜监察御史,劾阿合马不法,出知沁州。累迁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所至有惠政。卒谥文肃。有《秋冈集》。
本    名 陈思济
所处时代 元代
出生地 归德府柘城(今商丘柘城)
去世时间 公元1301年
主要作品 《木兰花慢·望西南之柱》《木兰花慢·看洞天佛地》《木兰花慢右与宣慰赵中顺谳浙西之余杭,相》
主要成就 任少中大夫

陈思济诗词更多 >>

史籍记载

陈思济,字济民,柘城人也。幼读书,即晓大义,以才器见称于时辈间。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以备顾问;既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世祖以京兆为国重镇,命廉希宪等行中书省于陕西。思济实与偕行,多所赞画。中统三年,诏诛王文统,召廉希宪入中书,思济还,仍掌敷奏。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姚枢、许衡皆器重之。会阿合马入省,耻其位在希宪左,每欲肆意而行,希宪守正不从。及希宪去位,省臣晨集,掾属皆惮阿合马,莫敢前。思济独先以文牍进,阿合马辄于希宪位署押,思济遽掩以手曰:“此非君相署位也。”阿合马怒目视之,众为之惧,思济神色自若。除右司都事,从希宪行省山东,未几召还。至元五年,分命中书省总百揆,御史台正百官,一时黜陟登庸,宪章程式,多出其手。迁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以绩最闻,拜监察御史。时阿合马立尚书省,权在中书右。思济与魏初等劾其不法,帝命近臣正之。御史各以次对,思济独厉声曰:“御史言官也,非为辨讼设!”拂袖而出。授奉训大夫、知沁州,为政简要,不务苛察。迁中顺大夫、同知绍兴路总管府事,承檄谳狱。桐庐有囚羸瘠将死,纵遣还家,候期来决,囚拜请曰:“闻公名久矣,若不早决,恐终不可保。”为阅其案而释之。转同知两浙都转运司事,胥吏侵渔,民困于赋役,悉蠲除之。调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丁母忧去官。二十三年,加少中大夫、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时浙西大水,民饥,浙东仓廪殷实,即转输以赈之,全活者众,檄上中书,奏允之。浙东复旱,祷于名山,雨大澍,民赖以苏。两淮盐课不敷,授嘉议大夫、两淮都转运使,奸弊尽革,商贾通行,岁课以足。擢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改池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儿威势赫然,摘淘金户三千,括民间田亩,檄下,力上章以止之。累迁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大德五年冬,以疾卒,年七十。赠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颍川郡侯,谥文肃。子诚袭,廕入官,拜监察御史、朝列大夫、佥广西道肃政廉访司事。(《元史·陈思济》)

史籍译文

陈思济,字济民,是柘城人。年幼时读书,就通晓要旨,以才能与器识被同辈人称赞。世祖登基前,听说他的名字,召他来做顾问。登位之后,刚建省部,派他掌管陈述奏进。世祖认为京兆是国家重镇,命令廉希宪等在陕西设行中书省。陈思济实际上和他同去,出谋划策很多。中统三年,下诏诛杀王文统,召廉希宪进中书,何思济回朝,仍然掌管陈述上奏。事无大小,全按规矩,姚枢、许衡都器重他。适逢阿合马进入中书省,(阿合马)因官位在廉希宪之下感到羞愧,常想任意行事,廉希宪坚持正道不听他的。等廉希宪离任,中书省臣僚早晨集合,掾吏都怕阿合马,没人敢上前。陈思济一人先把文件呈上,阿合马就在廉希宪的位置上签字画押,陈思济赶忙用手遮住说:“这不是您签名的地方。”阿合马瞪眼看他,大家都为他感到害怕,陈思济神色自如。拜任右司都事,随廉希宪到山东行省,不久召回。至元五年,下令中书省总管百事,御史台考定百官,一时间罢免任用,规章程式,大多出自他的手。升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因政绩最显著闻名,拜任监察御史。当时间合马设立尚书省,权力在中书省之上。陈思济和魏初等弹劾他不守法,皇上命令左右亲近的臣子来治他的罪。御史各自依次回话,陈思济一人高声说:“御史是谏议官,不是为判案设的!”拂袖而出。授任奉训大夫、知沁州,治理政事简明扼要,不求苛刻明细。升任中顺大夫、绍兴路总管府同知,奉命审议案件。桐庐有囚犯瘦弱将死,放他回家,等到期来定案,囚犯下拜请求说:“听说您的大名好长时间了,如果不早判,恐怕最终保不住。”陈思济为他审阅案卷并释放了他。改任两浙都转运司同知,小吏侵夺吞没财物,百姓苦於赋税劳役,他全部免除。调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为母亲服丧离任。至元二十三年,加任少中大夫、浙东道宣慰司同知。当时浙西发大水,百姓饥饿,浙东仓库富足,就运来赈济饥民,救活的人很多,文书呈上中书省,奏请允许用粮赈济灾民。浙东又乾旱,他到名山祈雨,大雨很及时,百姓靠这场雨而复生。两淮盐税不足,授任嘉议大夫、两淮都转运使,奸官弊政全部铲除,商人通行,年税因此徵足。提拔为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改任池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儿威势显赫,选淘金户三千,在民间田地寻找金子,文书下达后,他极力上书来制止这件事。累迁任通议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愈事。大德五年冬,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岁。赠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颖川郡侯,谧号文肃。儿子陈诚承袭爵位,靠父荫入朝做官,任监察御史、朝列大夫、广西道肃政廉访司佥事。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