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陈仲微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陈仲微

作者介绍

陈仲微

陈仲微   chén zhòng wēi

陈仲微(1212~1283年),字致广,瑞州高安(今属江西)人。德祐元年(1275),陈仲微迁任秘书监,不久,拜任右正言、左司谏、殿中侍御史。益王在海上即位,拜任吏部尚书、给事中。山兵败以后,逃走安南。过了四年死了,时年七十二岁。
本    名 陈仲微
字    号 致广
所处时代 宋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1212年
去世时间 1283年
主要作品 《句》

陈仲微诗词更多 >>

原文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其先居江州,旌表义门。嘉熙二年(1238年),举进士。调莆田尉,会守令阙,通判又罢软不任,台阃委以县事。时岁凶,部卒并饥民作乱,仲微立召首乱者戮之。籍闭粜,抑强籴一境以肃。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仲微见之曰:“吾何心哉?吾何心哉?”质明,首僧无疾而死。寓公有诵仲微于当路而密授以荐牍者,仲微受而藏之。逾年,其家负县租,竟逮其奴。寓公有怨言,仲微还其牍,缄封如故,其人惭谢,终其任不敢挠以私。迁海盐丞。邻邑有疑狱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问立决。改知崇阳县,寝食公署旁,日与父老樵竖相尔汝,下情毕达,吏无所措手。通判黄州,职兼饷馈,以身律下,随事检柅,军兴赖以不乏。制置使上其最,辞曰:“职分也,何最之有?”复通判江州,迁干办诸司审计事,知赣州、江西提点刑狱,迕丞相贾似道,监察御史舒有开言罢。久之,起知惠州,迁太府寺丞兼权侍右郎官。轮对,言:“禄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尝天下之豪杰;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士,而不可以陆沉天下之英雄。”似道怒,又讽言者罢夺其官。久之,叙复。时国势危甚,仲微上封事,其略曰:“误襄者,老将也。夫襄两有所亏。方今何时,而在廷无谋国之臣,在边无折冲之帅。监之先朝宣和未乱之前、靖康既败之后,凡前日之日近冕旒,朱轮华毂,俯首吐心,奴颜婢膝,即今日奉贼称臣之人也;强力敏事,捷疾快意,即今日畔君卖国之人也。为国者亦何便于若人哉!迷国者进慆忧之欺以逢其君,托国者护耻败之局而莫敢议,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而莫之悔。臣尝思之,今之所少不止于兵。阃外之事,将军制之,而一级半阶,率从中出,斗粟尺布,退有后忧,平素无权,缓急有责,或请建督,或请行边,或请京城,创闻骇听。因诸阃有辞于缓急之时,故庙堂不得不掩恶于败阙之后,有谋莫展,有败无诛,上下包羞,噤无敢议。是以下至器仗甲马,衰飒厖氵京,不足以肃军容;壁垒堡栅,折樊驾漏,不足以当冲突之骑。号为帅阃,名存实亡也。城而无兵,以城与敌;兵不知战,以将与敌;将不知兵,以国与敌。光景蹙近目睫矣!惟君相幡然改悟,天下事尚可为也。转败为成,在君相一念间耳。”乃出仲微江东提点刑狱。德祐元年(1275年),迁秘书监,寻拜右正言、左司谏、殿中侍御史。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书、给事中。厓山兵败,走安南。越四年卒,年七十有二。仲微天禀笃实,虽生长富贵,而恶衣菲食,自同窭人。故能涵饫《六经》,精研理致,于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释老之学,靡不搜猎云。

译文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任给他。那年歉收,部卒与饥民一起造反,陈仲微立刻把作乱的首领抓来杀了。缉拿不卖粮食的人,抑制强迫买粮食的人,莆田县境内秩序肃然。囊山的佛教徒与郡学的师生争夺水利,长久不能解决,陈仲微按照法律公断说:“错误是在佛教徒这一方。”有一天,沿檄经过寺庙,这个寺庙的和尚一直说这事并撞钟以为冤枉,一天到晚诅咒,然而,没有谁省悟是陈仲微依法公断。陈仲微看到后说“:我是什么心呢?我是什么心呢?”质对明白,为首的那个寺僧没有患病就死了。寓公有称赞陈仲微的,并在他经过的路上暗中授给他推荐的书信,陈仲微接受以后就藏起来了。过了一年多,寓公的家里欠县府的租,陈仲微竟令人逮捕了他家的佣奴。寓公为此有怨言,陈仲微还给他年前给他的简牍书信,书信的封口还是原来的样子,并未拆封,这个人惭愧地称谢而去,在陈仲微的这一任期内再也不敢徇私。
  陈仲微改任海盐县丞。邻邑有疑问的狱事诉讼已经十年,州郡守令命陈仲微去调查审理,一问就决断此案。改为崇阳县知县,一直在县署旁边吃住,白天多与县邑父老乡亲、打柴的等人相互你我相称,故对民情了如指掌,小吏们自然不敢有任何违法行为。担任黄州通判时,还兼任搜集军饷之职,自己以身作则,随事检查,军队粮饷靠此毫无匮乏。制置使上书称道他为这方面最好的表率。他推辞说:“这是自己的职责,哪里谈得上是最好的表率呢?”又担任江州通判,迁转兼任干办诸司审计事,任赣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因违逆丞相贾似道,监察御史舒有开上书罢免他。好久以后,又起用他担任惠州知州,迁升太府寺臣,暂时兼理侍右郎官。上朝论对,说:“俸禄作为诱饵可以钓天下才能属于中等的人,但不可能以此来收罗天下的豪杰;有名的船只可以运载天下的卑鄙之人,而不可以使天下的英雄沉沦下去。”贾似道大怒,又令监察官弹劾,罢夺他的官职。好久以后,才恢复职务。
  当时,国家大势很危急,陈仲微上封事论说,其中大致说:“因错误而导致襄阳失守的,是老将。襄阳失守的罪过不单纯是在关隘不牢、疲劳的将帅、幼小的兵卒,度宗皇上、丞相应当为此分担责任,以谢先皇帝理宗的在天之灵。度宗皇上假若说罪过在自己,大臣们表示其错误在我们,宣布十年积蓄力量,改正过错,严惩六年中忽视敌人的罪行,纠正尚未昭彰的过失,本来没有什么极限,追悔过去的失误,还可以在迷途中清醒。有的说袒护的意思多,责备的言词少;陛下缺乏那种悲壮哭师的誓言,师相润饰承担过错的言论,这尤其不是抚慰忧恤死者的道义,祈求上天悔悟致祸的道理。往往代言的人缺乏知书识体的儒士,高等学馆很少有有识之士,吃香喝辣,积恶习成痼疾,君道相业,各有不足的地方。而现在这个时候,在朝廷没有能为国家筹谋的人才,在边境没有能够指挥破敌的将帅。审察前朝北宋宣和年末变化之前,靖康已败之后,凡是前日接近皇帝的大臣们,坐着漂亮的车子,俯首称臣,奴颜婢膝,就像今天认贼做父、向贼称臣的人。力量强、敏于事,办事痛快合意的人,就是今天背叛皇上、出卖国家的人。为国家考虑的人哪能与这样的人去相比呢?使国家大乱的人上奏骗人的话以逢迎皇上,依赖国家的人掩盖着耻败的局面而且不敢议论,主持国家事务的人不清楚安危的预兆而不知道悔过。我曾经考虑过,现在所缺乏的不只是兵。宫廷外面的事务,都由将军管理,而一官半职,都出于其中,斗粟尺布,退有后忧,平素没有权力,危急时却有责任,有的请求建督,有的请求行边,有的请求到京城,骇人听闻。因诸将在危急之时推辞,故朝廷不得不在失败后帮助遮掩缺点,有智谋的不能施展,打败仗没有被惩罚诛杀,上下包藏羞耻,闭口不敢议论。这是因为下至器仗甲马,衰飒杂乱,不足以整肃军容;壁垒寨堡栅栏,折樊驾漏,不足以抵挡冲撞的骑兵。号为将帅,名存实亡。建城无兵,以城给敌;士兵不知怎样作战,以致使将帅断送给敌方;将帅不了解士卒,就会把国家葬送给敌方。这个时间是越来越临近了。只有皇上、丞相幡然醒悟、改进,天下国家的事还有挽回的余地。转败为胜,在皇上、丞相的一念之间。”于是,授命陈仲微出任江东提点刑狱。
  德祐元年(1275),陈仲微迁任秘书监,不久,拜任右正言、左司谏、殿中侍御史。益王在海上即位,拜任吏部尚书、给事中。..山兵败以后,逃走安南。过了四年死了,时年七十二岁。
  陈仲微的儿子陈文孙与安南王族人益稷出降元朝,为元朝军队南征充当向导。安南王愤怒,掘开陈仲微的墓坟,砍了他的棺材。
  陈仲微天性诚实,虽生长富贵之家,然而却粗衣淡饭,就像贫穷的人。所以能够熟诵《六经》,精通理义致知之学,对于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释老佛教的学问,没有不搜猎、学习的。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