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江纬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江纬

作者介绍

江纬

江纬   jiāng wěi

江纬,名慈,字彦文,开原乡一都塘口人。元符三年(1100),如对,赐进士,授太常少卿。建炎间,以言事忤,归居七虎堂。七虎堂,位于石门乡二十三都华埠镇大坞岗。宋元祐间(1086-1093)由太常少卿江纬创建。时江少齐、江朝宗、江少虞、程俱、李处权、赵子昼,曾负笈至此求学,时人称文中七虎。
本    名 江纬
字    号 名慈,字彦文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开原乡一都塘口
主要作品 《向湖边》《向湖边(江纬读书堂)》《向湖边·退处相关》
主要成就 进士

江纬诗词更多 >>

人物生平

据明弘治《衢州府志》载:“江纬,字彦文,常山江村人,宋治平四年(1067)同弟江南迁居开化花园门一带),娶妻余氏。元祐初(1086)创书堂于华川黄泥岭下,其侄少齐、少虞、江汉皆从受业,若负笈踵门而至者(背着书箱来求学的)有汪藻、程俱、李处权、赵子昼七人。”数年后,“元符三年(1100),纬以太学内舍生上封事召对,赐(进士)第,任缙云县令,政和七年(1117)授太常寺少卿,改除宗正少卿,出知处州。宣和四年(1122)除直秘阁,知洛州。”随他学习的年青学子,也都相继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因为他们七人的文章气势磅礴,时人称为“文中虎”,故“擢科显仕后,遂匾(江纬)的讲学之堂曰七虎堂。”

隐居山林

建炎间(1127—1130)为官清正,耿直不阿的江纬终因“以直言忤时而罢归山林”。重归华川隐居后,从游诸贤,闻风翕然来归,游息斯堂。”江纬在《七堂虎·拜星月词》中这样写道:“退处乡关,幽栖林薮,舍宇第须茅盖。翠山献清泉,启轩窗遥对。遇等闲、邻里过从,亲朋临顾,草草便成幽会。策杖携壶,向湖边柳外。旋买溪鱼,便斫银丝脍。谁复欲痛饮,如长鲸吞海。共惜醺酣,恐欢娱难再,矧清风、明月非钱买。休追念、金马玉堂心胆碎,且斗樽前,有阿谁身在?!”官场的黑暗,既使他感到心寒和不平,也使他深感无能为力。建炎四年(1130)二月,金兵临秀州,程俱以病乞归,师生俩人又相聚一起畅游于青山绿水之间,诗酒唱和,甚感愉悦。离别不久,程俱即赋诗一首《秋绕行南谷经荒村》寄给江纬通过与他和仲嘉纵游山间情景的追忆,表露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并希望他来长虹故居饮酒尝景。诗云:“往追双玉人,芒履踏严谷。阿咸今独往,宰上森拱木。公来定何时,旧唱犹能续,寻壑复穿云,仙山看飞鹿”。而是时江汉、汪藻等人正在外地为官,虽不能亲来安慰老师但相互间仍有诗词往来,诉说心声。汪藻的《拜星月词·和韵》中这样写道:“燕夏雍容,虎堂深邃,当日曾陪冠盖。取次园林,有青山相对。向其中,樽酒论文,朋簪盍聚,彼此无非心会。闲倚高松,送孤鸿天外。甚无端,却忆鲈鱼脍。匆匆去,便把余生留江海。回首茅檐,忽经秋一载。念故人,烟月论溪买。长清夜,万倾樽前寒光碎。已做归期,问鱼矶仍在。”充分说明了这点,尤其是魏公张浚之子张南轩“以亲故亲至(华川)与少卿吟咏是堂:“万里烟堤,百花风榭,游女翩翩羽盖。彩挂秋千,向花梢娇对。矧门外,森立乔松,百花争丽,犹若当年文会。廊庙夔龙,暂卜邻郊外。讲真率,玉糁金齏脍。同萧散寄傲,樽垒倾北海。佳处难忘,约追欢须再。况风月,不用一钱买。但回首,七虎堂中心欲碎。千里相思,幸前盟犹在”。绍兴元年,宋高宗召程俱为秘书少监,俱摭三馆旧闻,比次为书名曰:“麟台故事”,九月除中书舍人,仍兼侍讲。此时,俱正在会稽虽公务繁忙,然与纬仍有诗词往来。《和答江彦文送行长句》云:“醉里求名苦不情,倏然谁信万缘经。却观尘境端如梦,更喜悲栖得此生。游客乍归寒雀噪,上山还去晓猿惊。会当蜡屐同幽讨,无限青山照眼明。”以示对归隐山林的留恋和友情的追忆。时,江纬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接到程俱寄来的诗后,遂回诗一首,倾诉自己内心的不平和无奈。程俱阅后再回七律一首:“赠行新句比阳春,朝奏当年竦缙绅,素叶异时应有待,玄谈高处亦无伦。平生肮脏皆华首,阅世崎岖信损神,只恐鹤书还赴陇,未容公作独醒人。”在盛赞他刚直不阿性格的同时,又真诚的安慰和鼓励他。如此诗词往来,直至江纬去世,程俱还专赴潭口祭悼并题诗以示自己哀痛之情。

七虎堂

“七虎堂”到宋末元初,早已成为榛莽相望的残垣废墟,但作为开化创办最早的书堂之一,不仅为当时造就了诸如程俱、江少齐、少虞、江汉等一批贤臣名儒,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后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明初江子颐在一首五言古诗《七贤堂赞》中写道:“峨峨三衢山,亭亭七贤堂。山寿亘今古,贤名与俱长。贤以政事著,炫日华文章。一一在简册,烨烨流馨香。”在追忆“七贤堂(即‘七虎堂’)”昔日的辉煌以后,突然笔锋一转:“所以载雪溪,卜筑堂之傍。闻孙人中龙,少小真昂藏,论道讲列圣,读书满千箱。”戴雪溪乃万州太守戴埻的祖父,为什么他的临清楼要依傍着“七虎堂”的遗址而造呢?就是要以先贤为榜样,不断鼓励和时时鞭策后代子孙,努力学习奋发上进。果然,苍天不负有心人,正如乾隆时的吏部尚书刘墉,在《戴氏宗谱》序中所写的那样:“自彦则公(即戴埻)为德为民后,经文纬武佐邦国者,累累不绝。”至道光年间,竟出了位官居刑部尚书的一代廉史戴敦元。

生平

据明弘治《衢州府志》载:“江纬,字彦文,常山江村人,宋治平四年(1067)同弟江南迁居开化花园门一带),娶妻余氏。元祐初(1086)创书堂于华川黄泥岭下,其侄少齐、少虞、江汉皆从受业,若负笈踵门而至者(背着书箱来求学的)有汪藻、程俱、李处权、赵子昼七人。”数年后,“元符三年(1100),纬以太学内舍生上封事召对,赐(进士)第,任缙云县令,政和七年(1117)授太常寺少卿,改除宗正少卿,出知处州。宣和四年(1122)除直秘阁,知洛州。”随他学习的年青学子,也都相继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因为他们七人的文章气势磅礴,时人称为“文中虎”,故“擢科显仕后,遂匾(江纬)的讲学之堂曰七虎堂。”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