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陈璧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陈璧

作者介绍

陈璧

陈璧   chén bì

陈璧,字玉苍、佩苍、雨苍,晚号苏斋,(今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十九日生,17岁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年)赴考,以“经文策问冠场”,得中举人。光绪三年进士及第,光绪十四年任内阁中书,光绪十五年简放湖北主考官、光绪十六年补宗人府主事、光绪十八年升礼部铸印司员外郎。于民国十七年(1928)逝世。
本    名 陈璧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侯官县
去世时间 1928年3月26日
主要作品 《踏莎行》《踏莎行·江阔天低》《题彦皋莼轩》《题静林寺壁》《游泗州龟山寺》等

陈璧诗词更多 >>

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一年后,先后任湖广道监察御史,代理陕西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吏部掌印给事中等职。他以言官职便奏请保护华侨、惩处任意敲诈勒索华侨的官吏。他也主张把台湾暂租给西方列强,以避免落入日本之手。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奉命管理街道事务。六月回闽奔丧,见福建船政局造船业不景气,曾三次奏请整顿船政,提出“开自然之利”的改革方案,力主开采侯官县穆源铁矿,利用船政局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冶炼,产品供船政局使用,并由船政局铸造洋钱流通市场,以增加财政收入。他还建议利用现有船政局闲置船只,发展客、货运输;利用船厂机器设备优势,兼营民用产品,并奏请朝廷委派大臣整顿厂风。他的主张先后被采纳施行,对促进福建船政局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光绪二十三年,他主讲凤池书院,增设时务、论策等讲习新内容,使“闽中学风为之一变”。同时,他还创建苍霞精舍,授以英文、算学新课程,是福建创办近代学堂的先声。次年,受命在籍创办地方团练,并赴建宁黎山试开煤矿。光绪二十五年,陈璧回京销假,调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次年,奉旨在京办理团练,力主对义和团运动加以镇压,曾率团勇打死义和团10余名。七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出逃西安,陈璧留守北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他主持总理公所,所出告示均列“大清年号”。他还联合在京的33名官员,电请李鸿章回京主持“和局”,因此,得到清政府赏识。光绪二十七年七月,陈璧升任太仆寺少卿兼顺天府尹,受命会办五城事宜,主持修建东西陵工程。此期间,他重视教育和实业的发展,先后创办京师工艺局、顺天中学堂、金台校士馆及五城中学。在顺天中学堂开设英文、日文、法文等新学科。工艺局是一所半工半读的新型学校,招收少年游民编织景泰蓝、刻字、制作木器、织布等,并教以物理、化学、算学、机械学、绘图学等专业知识,还设有专利权,鼓励学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同年六月,他在工艺局中腾出地方创办农务学堂,聘用日本农业专家教授农、桑、水利、饲养的新方法,另在南苑建立农业科学试验场,还计划在迁安县(今属河北省)试验科学养蚕。光绪二十九年八月,清政府新设商部,陈璧任右侍郎,参与定官制、订商律、兴商会、保侨民以及制订土货等章程。十月,卸顺天府尹任,十二月转商部左侍郎。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他任户部右侍郎,补授度支部右侍郎,参与开办天津造币厂及大清银行。十一月,奉命到南方各省考察造币厂,先后到开封、武昌、南京、清江浦、广州、福州、安庆等地的铸币厂考察,认为各厂贪污风行,厂务废弛,急需整顿。他揭发福建铜元局马景融贪污集团,全国22个银元局核定留办7局,其他各局责令停止。为杜绝流弊,他制定善后办法,如规定银元成色,限制各厂铸币数额,统一铸模等,为币制统一奠定基础。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作为管理全国邮电、轮船、铁路的重要行政权力机构。次年四月,陈璧升任邮传部尚书兼参预政务大臣。他力行改革,严禁官吏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行为,废除官吏乘火车、运货免价特权,实行存款保密等一系列措施。五月间,他在《整顿币制以维圜法》的奏折里,提出金融改革计划,颁布《币制则例》,规定以银元为本位制。七月,陈璧奏请清政府铺设铁路四大主干线及支线,建议以北京为中心,南由京汉路接粤汉路;北由京张路至库伦、哈克图;东由京奉铁路至绥芬;西从正太路接至伊犁。他还积极争取将列强在中国的路权逐步收归国有。年底,他奏准创立交通银行,作为筹集路政、邮电资金的金融机构。清政府批准在全国试行他提出的印花税法。光绪三十四年,他根据中比借款合同规定,提前将借款全部还清,收回京汉铁路经营权,改订沪宁路章程,收回用人权。同时,他奏准由邮传部以优惠价收回靠近边境的商办电线。经他努力,“路已成八千里而远,电报所达六万里有奇,邮政则在都会郡城大半设立,航业则长江内海渐次推行,虽发达未敢骤言,规模实已粗具”。他在任内十分重视科学研究,设立交通研究所,奖励学者、科技人员对邮电、水陆交通进行研究、改革。为筹措兴办邮、电、轮、路的大额资金,他提出借外债和内债的主张,他认为借外债必须力杜“债东干涉事权”,“方足取益防损”。按此原则,他先后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500万英磅,分30年还清。此款除作为还清京汉铁路的借款外,余额充作筹办实业之用。他推行国内第一期公债,总额1000万元,规定年息7厘,12年期,可以自由买卖。他对此颇有信心,曾宣称:“将来各项振兴实业需要,皆可取给于此”。把发行公债作为发展实业筹措资金的主要财源。陈璧为官清正,他推行兴利除弊的改革措施,触犯一些满洲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光绪三十五年,御史谢远涵劾奏陈璧“滥用私人,糜费公款”等罪名,命大学士那同、孙家鼐查办,复奏:“该尚书才优于德,办事操切,不恤人言”,交部议,革职罢官。陈璧被罢官后,寓居苏州。宣统三年(1911年),移居天津。民国元年(1912年),由津迁沪,翌年移居北京,于西城筑“苏园”寓居,日以“种花莳蔬”自娱。晚年,他不忘乡梓教育,曾写信建议苏坂学堂改革课程,增设学科,使“里中子弟益得向学之途”。还修刊族谱,捐产立义庄赡养本族孤寡。民国11年再由北京迁天津,民国17年3月26日病逝。著有《望岩堂奏稿》。

曾任职位

历任内阁中书、御史、大仆寺少卿、顺天知府、户部侍郎、邮电部尚书兼参预政务大臣等官职。民国17年(1928年)卒于北京。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