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胡文卿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胡文卿

作者介绍

胡文卿

胡文卿   hú wén qīng

胡文卿(1876-1954),名焕章,亦名闻钦,字文卿,宝字行,临潼县雨金镇东胡门村人。戏剧管理家,剧作家。
本    名 胡文卿
所处时代 宋代
去世时间 1954
主要作品 《虞美人》《虞美人》《虞美人》《虞美人》《虞美人》等

胡文卿诗词更多 >>

人物简介

胡文卿出身于一个中等农家,排行为大。自幼聪颖好学,学业长进很快,颇有大器早成之势。讵料,刚步入青年,父亲却因病早故,生活重负压在了他的肩上,使他不能再专心致志,刻意攻读。于是,他挑起了家事管理的担子,由于他经营有方,谨慎理财,家业渐为发达,成为东胡门村首屈一指的人家,同时,他从实践中学到了不少理财的本领。虽则管家,却没有放弃学业,尽管没有少年得志,还是考中了秀才、廪生,曾承师于孙仁玉先生。弟弟年长后,他考入陕西省法政专门学校,并以毕业时的优等成绩获得了贡生资格。

任职经历

辛亥革命前,曾任陕西耀县知事,其时加入同盟会,积极参与反清活动。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任陕西省教育厅一科科长,省禁烟局总办,省民众教育馆馆长,省政府咨政,省通志馆参订,西安红十字会会长等职。任职期间,由于他善于筹划,精于理财,人有“小诸葛”之称。期间,和杨虎城将军交往甚深,并得杨的敬重,杨虎城任陕西省主席后,仍以“胡伯”相称。他见虎城,不称大号,直呼小名“九娃”。他热心于兴办教育事业,1906年,孙仁玉创办雨金高级小学,他积极参预并捐资,为办学人之一。任耀县知事期间,积极兴办新学,发展耀县地方教育事业。1912年夏,李桐轩、孙仁玉二先生发出了筹办易俗社的倡议后,他积极响应,签名捐款,为136名创办发起人之一,骨干社员。易俗社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了好几种重要职务。1914年12月,易俗社设立评议处,他担任评议,期间,又义务担任社内学生的国文教员。1917年,孙仁玉任社长时,购买了“宜春园”剧场,进行改造,改建工作由胡文卿负责,他周旋于财界和社会各方,筹措资金,精打细算,于社内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建成了一座设有转台的易俗社剧场,时为西北第一。1921年3月,值易俗社主力赴汉口演出之际,他担任易俗西安本社社长,任期内,由于他经营有方,使本来依靠甲、乙班演出收入来维持生活的小学生在经济上达到自给自足。刘镇华围城后的1927年,易俗社处于极度困难时期,改社长制为委员制,他担任债务主任,当时,社欠外债一万三千七百多块银元,讨债者日驻门庭。当时,他除与债主反复周旋外,又争取到了各方的资助,为易俗社渡过这长时间的难关做出了显著贡献。难关初渡的1930年6月,他又担任了易俗社社长。1934年1月,又复选复任,直到1937年12月,才改任评议长。在他任社长期间,易俗社曾两次到北平演出,获誉甚高。期间的1932年9月,南京政府拨款一千元令刊印社编剧本,他又负责了剧本出版工作,时出版社编剧本百余种。1940年12月,复任易俗社评议长。1947年1月,转任监事。从1916年起,他兼任易俗社编辑,1917年9月,创作了惩戒贪诈、讥讽趋炎附势的本戏《天香阁》;1918年5月,创作了劝诫妯娌和睦相处,以自身的美德影响和教育子女的折戏《美人画》;1919年3月,创作了讥讽妇人想跟官夫坐享荣华的折戏《姑嫂决科》,9月,又创作了戒浮躁、劝忠厚的折戏《一拜缘》;1920年9月,创作了劝诫卤莽从事的折戏《错认缘》,同年,又创作了折戏《剪刀计》。此后,便辍笔。其原因是易俗社创始人、他的妹丈孙仁玉创作的大量剧目上演后,屡引起轰动,其创作速度之快令他惊讶,艺术质量之高令他钦佩,才华之超人令他自卑,自叹不如。他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应扬长避短而好自为之”。可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由于炽烈的民族自尊心所驱使,又创作了颂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型戏《打倒日本化》。1949年开国大典前后,彭德怀将军代表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举行建国招待会,胡文卿以社会知名人士被邀请。1951年5月,易俗社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接办,他便脱离易俗社。他于前在易俗社任事期间,勤于治理,严于管束,艺员中有吸毒、行赌、宿*行为及严重违纪者,均被开除,虽则社风为之一清,却也失之偏激。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在易俗社开展后,往昔积怨得以引发,以18年前他盖房曾借用社里部分资金一事受到冲击,使他精神上受到了沉重地打击。在批斗会上,他一再申明事实真相,却无济于事,在无法申明的情势下,他说:“如若易俗社把我亏了,算我胡文卿为易俗社贡献了。从易俗社成立的那时候起,我没有对不起易俗社的地方,我要是把易俗社亏了,教我的后代祖祖辈辈当戏子给易俗社还帐!”一个“戏子”,激起众怒,事成僵局。后来,胡文卿便一病不起,于1954年9月病逝于西安后宰门,葬于原籍雨金镇东胡村南,年79岁。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