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张孝忠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张孝忠

作者介绍

张孝忠

张孝忠   zhāng xiào zhōng

张孝忠[约公元一一八二年前后在世]字正臣,历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生平无考。工词,著有《野逸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本    名 张孝忠
别    称 张阿劳
所处时代 宋代
民族族群 奚人
出生时间 791年
主要作品 《杏花天》《杏花天》《破阵子》《玉楼春》《鹧鸪天》等
主要成就 首任义武军节度使

张孝忠诗词更多 >>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张孝忠祖上世代为奚族乙失活部落酋帅,父亲在开元年间内附唐朝,出任鸿胪寺卿。张孝忠身材魁伟,性情宽裕,以勇武闻名燕赵,与王武俊齐名。后来,张孝忠成为安禄山部下偏将,随其攻破九姓突厥,被提拔为漳源府折冲。安史之乱时,张孝忠先后跟随安禄山、史思明攻陷河洛,率部为前锋。

效力成德

763年(广德元年),安史之乱平定,张孝忠归顺朝廷,成为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部下,授左领军卫郎将。此后,张孝忠累封至左金吾卫将军同正、殿中监,历任飞狐、高阳二军使。李宝臣认为张孝忠谨慎稳重又骁勇善战,对他非常信任,还将妻妹嫁给他,让他统领易州(今河北易县)兵马。张孝忠在易州十几年,威名卓著。775年(大历十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攻打冀州,张孝忠奉命前去抵御。田承嗣见他军容整肃,叹道:“张阿劳在这里,冀州难以夺取啊!”于是焚毁营寨,趁夜退兵。不久,李宝臣与幽州节度使朱滔交恶,担心朱滔入侵成德,便任命张孝忠为易州刺史,并配给七千精兵,让他防御幽州。后来,朝廷封张孝忠为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范阳郡王。

归顺朝廷

781年(建中二年),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谋袭节度使不果,举兵叛乱,朝廷命朱滔征讨。朱滔知道张孝忠善战,便命判官蔡雄游说张孝忠道:“李惟岳年纪轻不懂事,竟然抗拒朝廷命令。我朱滔奉旨讨伐,你为什么要帮助叛逆?如今昭义军、河东军已经攻破田悦,而李希烈收复襄阳,梁崇义也已投井自尽。河南各路官军很快就能北上,魏博、成德马上就要灭亡。你若能归顺朝廷,必定受到重用。”张孝忠便派人回复朱滔,又命录事参军董稹入朝面见皇帝。唐德宗大喜,加封张孝忠为检校工部尚书、恒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成德军节度使,让他和朱滔一起征讨李惟岳。李惟岳得知张孝忠归顺朝廷,便杀死其弟张孝义与三个已经出嫁的女儿,而张孝忠则与朱滔结为姻亲。782年(建中三年),张孝忠与朱滔在束鹿(今河北辛集)击败李惟岳,李惟岳逃回恒州(今河北正定)。朱滔欲乘胜追击,张孝忠却撤向西北,驻扎在义丰。朱滔大惊,张孝忠部将也都大惑不解:“如今李惟岳溃败,您却不再接再厉,我们实在不明白。”张孝忠道:“我们只是要破贼,如今贼军已经击破。恒州有很多久经战阵的将领,我们若率军进逼,他们就会誓死抵抗,我们若暂缓进攻,他们肯定会起内讧。况且朱滔这个人,见识浅薄,可以共始,难以共终。我们就在义丰,等待李惟岳灭亡。”朱滔只得停驻在束鹿,不敢继续进军。同年二月,成德大将王武俊斩杀李惟岳,一切都与张孝忠料想的一样。不久,定州刺史杨政义投降张孝忠,张孝忠于是占据易州、定州二州之地。后来,唐德宗将成德军辖下各州分封给张孝忠、王武俊、康日知三人,并在定州设置义武军,任命张孝忠为检校兵部尚书、义武节度使、易定沧等州观察等使。

坚守臣节

四月,朱滔、王武俊发动叛乱,打算到魏州(今河北大名)救援田悦。朱滔又派蔡雄到定州,游说张孝忠一起举兵,张孝忠回复道:“李惟岳叛逆,我张孝忠归顺朝廷,如今是个忠臣。我性子直,既然效忠朝廷,就不会再反叛。我与王武俊都是胡人,又一同共事,对他非常了解,他这个人反复无常。司徒您以后一定会想起我这番话的。”朱滔又赠以金帛,张孝忠仍拒绝起兵。当时,义武军位于幽州军与成德军之间,四面受敌。张孝忠修建战壕、堡垒,鼓舞将士,丝毫不受朱滔二人的蛊惑,受到时人的称赞。朝廷加封他为检校左仆射,将他的食邑加到三百户。后来,张孝忠受到朱滔的攻击,朝廷便派神策兵马使李晟、中官窦文场前去救援。张孝忠与李晟戮力同心,终于保住义武军,使叛军不敢深入。783年(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李晟欲回师勤王。张孝忠正陷于朱滔和王武俊威胁下,一直不让李晟离开。李晟让儿子李凭娶张孝忠之女,又解下玉带贿赂张孝忠的亲信,才得以带兵西归。张孝忠也派大将杨荣国率六百精兵随李晟西入关中。李晟收复长安时,杨荣国也立下战功。

晚年生活

784年(兴元元年),唐德宗加封张孝忠为同平章事。786年(贞元二年),河北地区发生蝗灾,因战乱方平,百姓都无积蓄,以致饿死无数。当时,张孝忠以身作则,每顿只吃干豆,属下也都吃些粗劣的食物。人们都很佩服他的勤俭,称他为贤将。787年(贞元三年),唐德宗加张孝忠为检校司空,并将女儿义章公主嫁给其子王茂宗。张孝忠让妻子昧谷氏到长安迎接公主,受到唐德宗的厚赏。789年(贞元五年),张孝忠在部将的迷惑下,入侵蔚州(今河北蔚县),虽然很快便退回,但仍被以擅自兴兵为罪名,削去检校司空之职。791年(贞元七年),张孝忠病逝,终年六十二岁。唐德宗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册赠太傅、太师、赠魏州大都督,追封上谷郡王,赐谥贞武。

轶事典故

李宝臣猜忌大将,诛杀李献诚等人,又召见张孝忠。张孝忠非常害怕,拒绝到恒州,李宝臣便派张孝忠之弟张孝节前去。张孝忠回复道:“诸将没有罪过,都被杀死了,我张孝忠怕死,不敢去恒州,也不敢造反,就像您不肯入朝一样,只是担心灾祸,没有别的想法。”张孝节哭道:“兄长不回去,我回去肯定会被杀!”张孝忠道:“我们一起回去都会死,我不会去你就没事。”张孝节回恒州后,果然平安无事。

人物评价

刘昫《旧唐书》:朝廷治乱,在法制当否,形势得失而已。秦人叛上,法制失也;汉道勃兴,形势得也。臣观开元之政举,坐制百蛮;天宝之法衰,遂沦四海。玄宗一失其势,横流莫救,地分于群盗,身播于九夷。河朔二十余州,竟为盗穴,诸田凶险,不近物情。而弘正、孝忠,颇达人臣之节,沂国力善无报,殆天意之好乱恶治欤!

家庭成员

曾祖:张靖,契丹乙失活部酋帅。祖父:张逊,契丹乙失活部酋帅。父亲:张谧,曾任鸿胪卿同正,赠户部尚书。兄弟:张孝节兄弟:张孝义,被李惟岳杀害。妻子:谷氏(一作昧谷氏),初封魏郡夫人,后进封邓国夫人。儿子:张茂昭,历任检校工部尚书、义武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封延德郡王。儿子:张茂宗,历任光禄少卿、左卫将军、闲厩使、兖海节度使、左龙武统军。儿子:张茂和,历任左武卫将军、都押衙、诸卫将军。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九十一》《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七十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七·唐纪四十三》《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九·唐纪四十五》《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唐纪四十九》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