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罗孟郊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罗孟郊

作者介绍

罗孟郊

罗孟郊   luó mèng jiāo

循州兴宁人,字耕甫。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早年读书罗浮,从游者甚众。累官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乞归养母,以孝行闻。
本    名 罗孟郊
字    号 字耕甫号休休
所处时代 宋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广东循州府
出生时间 公元1092年
去世时间 公元1153年
主要作品 《京中怀归》
主要成就 官至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掌制诰

罗孟郊诗词更多 >>

生平

罗孟郊任职太学博士期间,正值奸臣蔡京专权,朝政日非。罗孟郊疾恶如仇,令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揭露蔡京等人罪行,称他们为“六贼”。迫于压力,不久,宋钦宗便把“六贼”中的王黼等治了罪。当金人南侵时,钦宗慑于金人的气焰,欲罢免主战派右丞相李纲的职务,来讨好金人。罗孟郊再次令陈东上书,要求留用李纲为国效力。绍兴十八年(1148年)罗孟郊入翰林,又值秦桧阴谋与金人和议之际,罗孟郊与龙图学士叶三省等人力抵和议。秦桧恨之入骨,便指使御史罗汝揖上书高宗皇帝。他们在奏书中编造罪名,大肆诽谤罗孟郊等人,称他们是“饰非横议”。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罗孟郊、叶三省等人含冤遭贬,罗孟郊被贬谪到当时的兴国军即现在的阳新县。动身赴贬所时,朝廷诸大夫洒泪为其饯行。罗孟郊答谢说:“吾本豫章柏林族也,兴国军乃故乡。天下事至此,为之奈何!吾今无意于人世矣。诸公勉力以报国,不必为吾偷生者注念。”看到宋主昏庸,奸臣误国,外敌侵凌,山河日蹙,而自己的境遇却又如此,一片忠贞报国之志不得酬,罗孟郊很是无奈,对自己的前途已心灰意冷到了极点。然而,罗孟郊要表白的不仅仅如此,此番话语,更多的却是表明了他置自己的前途、安危、冷暖于不顾,而且,尽管身处此境,他仍不忘勉励诸君报国勿偷生,足见其一片忠贞为国之心!罗孟郊到兴国军任后,他不理军事,选择甘棠山山谷,在山脚下朝阳的一面定居下来。他建屋数间,在正屋大门上方悬挂一横匾,题曰“翰林堂”。他又叫人开挖了一个一亩见方的水池,名之“洗砚池”。自此,他过起了“放怀山水,屏绝人迹”的隐居生活。后来,很多人登门拜访,他一律不予接待,统统拒之门外。即便其时的兴国军知军薛朋龟、周紫芝等贤能之人登门造访,罗孟郊都闭门不见。当时薛朋龟、周紫芝等人带来了酥米等食物赠送给罗孟郊,同时还赠荷叶诗一首于罗孟郊,诗云:湖边老守湖是家,湖光十里皆荷花。我来不见花如锦,但闻荷叶飞天涯。罗孟郊答云:“仆得托身草莱,随意耕钓,皆君惠耳。辱磁多议,何以堪之?”原来他的志向,早就是打算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之间了。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罗孟郊在贬所兴国军即现阳新这里去世。一代忠贞爱国之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撒手人寰,然而朝廷对此一点儿不知道。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罪大恶极的秦桧终于死去。就在秦桧死后不久,高宗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另有原因,他下诏复用罗孟郊等53人。而此时,罗孟郊去世已有两年多了。朝廷后来得悉罗孟郊已去世,于是追赠他为礼部尚书,敕葬在现阳新甘棠山,并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丙子岁正月为其墓立《神道碑》。时为《神道碑》撰文的是赐进士、知庐州的豫章人张文举,书写的是宣教右侍郎中、权知兴国军事的江州人周紫芝,篆额的是奉礼部、知舞阳县事的希寿。罗孟郊虽未能挽宋室于沉沦,但他不畏权奸的凛然正气和爱国精神,永远值得世人崇敬!

作品

一自题名后,思归何日归。虽然着宫锦,不及无斑衣。故里桑榆晚,他乡雨雪霏。庭前停玉轸,目送雁南飞。这是北宋时,在朝中做官的罗孟郊厌倦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因循守旧和花天酒地,而写下的一首诗《京中怀归》,以此表达他想念家乡的思归之情。罗孟郊墓<神道碑>碑文这篇碑文,是清代同治年(1865)楚北兴国州罗有文(孟郊后裔)录下寄给兴宁罗仲期的。随文附一信:自公谪居兴国寄籍,由宁历元、明,以至本朝,未尝他徙,后考《广舆记》等书,始知公为宋循州兴宁人,特询原籍有无公裔。《神道碑》碑文:绍兴二十三年,翰林学士罗公卒于兴国军,盖谪地也。公讳孟郊,字耕甫,休休其别号。幼负美质。居乡校时,值元佑禁锢诸贤,初不悦曰:“事势如此,是可以爵禄为哉?”乡先生韦公闻之叹服。及闻文正公立朝风采,辄语人曰:“此正大丈夫流也。孟郊肯甘为草木,漫度春秋已耶?”与胡铨、杨时、蒋之奇数子友,慷慨激烈,博通经史,为一时名士首称。宣和五年,领乡荐;明年,廷试。策语有云:“躬耕而亲蚕,已喜示斯民之大端大本;辽衰而金盛,更望振天下之大纪大纲。”掌枢密院事谭正,一见而大奇之。登沈晦榜进士,始就太学博士职。是时蔡京擅权、天下侧目。公令太学生陈东上书,乞斩六贼,徽庙嘉之。复令太学生留李纲、吴敏,乞用老成,以靖太学,杨时始擢国子祭酒。靖康间,因适南剑见罗从彦,从吴国华游,以同族劝就杨时讲道,以承濂洛之绪。绍兴十八年入翰林,正秦桧纷纷和议之际。与龙图学士叶三省、从政郎杨炜,各以书通赵鼎、王庶,力底和议。桧讽御史罗汝楫,奏以饰非横议,贬叶三省于筠州,贬公于兴国军,贬炜于万安军,诸大夫祖饯为洒泪。公谢曰:“吾本豫章柏林族也。兴国军乃故乡。天下事至此,为之奈何!吾今无意于人世矣。诸公勉力以报国,不必为吾偷生者注念。”盖二十二年事也。公抵兴国,不理军事,择朝阳甘棠之谷而居之。结屋数间,匾曰“翰林堂”。凿池一亩,曰“洗砚池”。放怀山水,屏绝人迹。虽知军薛?、周紫芝之贤,求不得见。时以酥米馈之,赠以荷叶诗云:“湖边老守湖是家,湖光十里皆荷花。我来不见花如锦,但闻荷叶飞天涯。”公答云:“仆得?身草莱,随意耕钓,皆君惠耳。辱兹多议,何以堪之?”原其志向,既而归籍之计矣。明年春,霍山崩裂。至秋,公一日沐浴衣冠,北面稽首毕,命其子钧曰:“吾气数止矣!尔竭力事母,不必还籍,甘棠是葬地也。知我者,无如张文举,可以铭事?之。”言未毕而气已绝。上距元佑七年,寿六十有二。越二年,桧谋使赵汾诬张浚、胡铨等五十三人大逆,欲置之死,公与焉。狱几成而桧暴卒,朝野共称天鉴。诏复列用五十三人,而公已故二载矣。有司以闻,特追赠礼部尚书职,敕葬甘棠山。丧祭如制。呜呼!若公者,可谓屈之以位而伸之以道,枉之以生而直之以死者欤!令子以进士吴彦夔状公行实,乞予铭之。予忝知公,义不容辞。按罗氏,世居豫章。五代时,昌儒为循州剌史,遂家焉。历数世,至清臣,生孝忠,孝忠生居敬,知汀州,娶谢氏,感星瑞生公于官舍,故公负美质,为忠良,承道学,岂偶然耶?公娶周氏,涉猎书史,有令仪,生二男訇、钧。铡室何氏。公来兴国,氏卒于道。訇娶赵氏,仍原籍。钧娶胡氏,枢密院编修铨之女也,侍公于兴国,生子三:尧明、文、思,皆琳琅之器,将发公之幽光而有待者耳。铭曰:霍山维灵,富水为清。灵不可味,清不可尘。于戏君子,邦家之珍。志动金石,心质鬼神。公今已矣,庶乎致辞身。吾其祭也,廓族有征。此碑立石署名除其两子外,撰文的是豫章人张文举(赐进士知庐川),书写的为江州周紫芝(宣教右侍郎中权知兴国军事),篆额的是希寿(奉礼部知舞阳县事)。立碑年代为绍兴二十六年丙子岁正月。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