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林谷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林谷

作者介绍

林谷

林谷   lín gǔ

林谷,著名记者,曾经在新华社作出卓越贡献。
本    名 林谷
所处时代 宋代
主要作品 《龙隐洞》

林谷诗词更多 >>

基本资料

姓名: 林谷性别: 男生日:1973年7月27日生1998年7月-2006年8月 新华通讯社记者1999年7月-2006年8月新华社中国特稿社记者用中英双语特稿主要向海外媒体报道中国,内容涵盖中国的劳工现状、媒体走向、艾滋病的挑战、环境问题、科技和文化产业等话题,作品主要发表在 BBC、香港《南华早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好莱坞报道》、《曼谷邮报》、英文《中国日报》、《南方周末》等。1998年7月-1999年6月 新华社对外部政文室记者用中英双语对外报道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新闻,作品由新华社播发后英文版主要转载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香港《南华早报》、《中国日报》,中文版主要转载于《明报》、《星岛日报》、《大公报》、《文汇报》、《人民日报》、《了望》、《南方周末》等。

个人概述

教育背景

2006年8月-2007年6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 国际访问学者2002年9月-2003年10月 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毕业1995年9月 - 1998年8月 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硕士毕业1991年9月 - 1995年7月 成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哲学学士毕业

工作经历

1998年7月-2006年8月 新华通讯社记者1999年7月-2006年8月新华社中国特稿社记者用中英双语特稿主要向海外媒体报道中国,内容涵盖中国的劳工现状、媒体走向、艾滋病的挑战、环境问题、科技和文化产业等话题,作品主要发表在 BBC、香港《南华早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好莱坞报道》、《曼谷邮报》、英文《中国日报》、《南方周末》等。1998年7月-1999年6月 新华社对外部政文室记者用中英双语对外报道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新闻,作品由新华社播发后英文版主要转载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香港《南华早报》、《中国日报》,中文版主要转载于《明报》、《星岛日报》、《大公报》、《文汇报》、《人民日报》、《了望》、《南方周末》等。

电视媒体

2007年10月-2008年4月 中央电视台1套大型人文社会谈话节目《我们》主编负责栏目的策划选题、文案执行和节目调度。2004年-2005年 经新华社批准,担任 BBC/PBS(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公众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来自中国内部的故事》(China From the Inside) 中国研究员,负责选材,采访和拍摄调度。2000年至今 在 BBC、中央电视台英语谈话节目“Dialogue”、《新闻调查》和《半边天》数次任访谈嘉宾。

广播媒体

2006年9月-2007年6月 作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访问学者担任伯克利英文电台每周广播杂志记者和主持人,并为旧金山英文公共广播电台制作了关于旧金山社区生活的专题报道。2004年-2005年 BBC《来鸿》节目记者和共同主持人和全球5位记者一起被BBC新栏目《来鸿》(Letter)选为共同主持人, 经新华社批准,作为唯一代表中国的记者定期用英文向BBC世界台和BBC 广播四台的六百万听众讲述自己采写的来自中国的故事,内容包括西藏的传统与全球化,环保与发展的悖论,保卫北京胡同之战等。1999年至今 在 BBC WORLD,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专栏节目里任嘉宾。

媒体培训

2009年4月11-12日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资讯联合举办的反歧视艾滋病媒体报道培训班主讲老师2008年11月11-14日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媒体培训班组织者和培训老师2008年5月31-6月3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国际传播促进中心联合举办的“积极对话”项目媒体培训班主讲老师2008年4月22-26日 复旦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财经新闻培训班主讲老师2006年6,7月 中美卫生政策项目云南和广西艾滋病媒体报道培训老师2005年7月2日 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河南艾滋病媒体报道培训老师2004年4月17-19日 清华大学首届艾滋病报道研讨会主题发言人

高等院校

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兼职教师教授“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与社会”、“英美报刊选读”等课程。1997年2月-1998年3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兼职教师教授博士生英语精读、泛读和口语课程

政府组织及民间组织

2008年10月至今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资深媒体专家1999年至今 担任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国内专家组成员,英国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顾问,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顾问,《中国发展简报》顾问。

口译

2006年7月28-29日 中国传媒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研讨会同声传译1999年-2006年 担任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出访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担任随同翻译;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接见路透社总裁担任翻译;为新华社前社长郭超人和田聪明外事活动多次担任口译1997年 在上海远程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为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担任同声传译1995年 在中挪环境论坛上为挪威首相布伦特兰担任同声传译1995-1998年 此外,先后为上海市政府主办的国际艺术研讨会和国际打击有组织犯罪研讨会担任同声传译员;同时,也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做过同声传译。

出版书籍

2009年 《墨迹-中国青年记者访谈录》(第三章为个人新闻经历自述),新华出版社2008年 “China Ink – The Changing Face of Chinese Journalis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Chapter Three)2006年 《霞那人家:一个藏族家庭的百年故事》(特约编辑,撰稿人之一),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不可忽视的群体:新世纪的中国妇女和儿童》中英文双语版(有五篇作品被收入),联合国儿

童基金会

2005年 《亚洲之声-开发亚洲新闻奖获奖记者作品集》(有两篇作品被收入),亚洲开发银行研究学院2005年 《艾滋病媒体读本》(参与第一部分撰写)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幸福优势学》,B. N. Kaufman著,林谷译,台北业强出版社

成长经历

2006年8月-2007年6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 国际访问学者2002年9月-2003年10月 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毕业1995年9月 - 1998年8月 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硕士毕业1991年9月 - 1995年7月 成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哲学学士毕业

个人荣誉

获奖概要2006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访问学者奖学金2006年 泰国国际媒体基金会环境奖学金,借此报道湄公河沿岸的自然生态和当地人民的生活与文化变迁2006年和2004年 凭借关于转基因稻米的争议和中国艾滋病危机的报道两次获得由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颁发的“开发亚洲新闻奖”2005年 曼谷国际通讯社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湄公河媒体奖学金,借此报道中国和泰国两国的民间组织如何应对艾滋病的挑战2005年 英国Panos通讯社媒体奖学金,借此报道2005年12月在香港举行的WTO年会。2003,2005,2006,2008年 分别获得英国21世纪基金会奖金赴英国参加关于公民社会、全球艾滋病危机和全球化和移民问题的会议并作为中国代表发言。2002年-2003年 获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攻读社会人类学硕士学位2001年, “第三届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研讨会”好新闻二等奖2000年, 中国科协第五届“科协好新闻”三等奖1999, 2000年, 分获新华社对外部好新闻奖

南宋官吏

林谷,字声之,闽县人。家泉州,知上虞县,通判严州。以倪思荐,召审察。时权臣专国,有欲媚之者,挽谷输金为寿。谷叹曰:“资生攻苦,俸钱尚不敢多取,焉有以奉权要?若然,审察饵我耳!”径注潮州通判归。谷善审讼,或疑其以数钩索,笑曰:“吾临事无私心。”子灏,知宁化县。《闽书》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