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李周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李周

作者介绍

李周

李周   lǐ zhōu

宋同州冯翊人,字纯之。登进士第。调长安尉,任洪洞、云安令,施州通判,皆有惠政。司马光欲荐为御史,以不愿作“呈身御史”而拒不往见。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朝廷与西夏议和,欲弃兰州,周论非秦、蜀之利,遂不弃。官至集贤殿修撰。卒年八十。
本    名 李周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上海
主要作品 《华清怀古》《华清怀古》《双桧联句》
主要成就 获得中国2015年经济理论研究创新奖

李周诗词更多 >>

人物生平

李周双亲早殁,家境贫寒,十几岁即到福州石店为徒,习石雕工艺。他资质聪颖,尤喜绘画,在为师傅烧水煮饭时,常用木炭在地板、厨房壁上习画。不多时,因所画的图画形象逼真,引起师傅的注意,就让他绘制图样,他常能画出新意来。据说,一年中秋夜,师傅要饮酒赏月,就让李周上街去买酒。不想回来经过南台桥,人多桥窄,李周手中的酒瓶被撞,在桥上砸碎了。李周心里害怕,将近半夜了,还不敢回去。这时,李周眼前突然一片黑暗,天就像要塌下来一样。过了一会儿,天空才露出一条缝,一束光正射在李周身上。李周放胆站起来,月亮又出来,好像离他很近,一看,一位仙女从月宫飘下来,对他说:“刚才是千载难逢的天开门,你幸运地接受了我们的光华。现在,天上人间的宝物,任你挑一件你最需要的。”李周想起母亲曾经对他说过话,便对仙女说:“请仙女让我心灵手巧,做事一看就会,不必求人。”仙女见李周只求艺术不求财,很是佩服,答应他后就飞回月宫去。李周回到石店,只好照实对师傅说,师傅却笑话他说梦话。可是,从此以后,李周看什么就会什么,做什么就像什么。后来的人都说李周神骸仙魂、鬼斧神工,是得了“月华”。

石雕技艺

在福州学艺期间,有一次,其师傅在雕一只石狮时,不慎把狮子的舌头敲断一角,又苦于无补救的办法,痛惜之下,即撂下工具前往酒店饮酒消心。李周审视一番,就拿起工具,果断地把狮头改雕成斜项昂首,使它变成慈善可爱的形态。自此,改变突破以往石雕狮子形态单一的局限,一改北派石狮正面蹲坐、威武凶悍的传统形象,创造性地雕出摇头摆尾、口中含珠、胸披彩带,足抱彩球,昂首站立的南派石狮,呈现出一种喜庆气氛,这种绣球狮又被称为“南狮”,这使得石雕工艺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周传世石雕作品(4张)此后的惠安狮子可谓技艺超群、品种繁多:有绣球狮、挠腮狮、扒耳狮、古钱狮、犬狮、非洲狮、北京狮、母子狮等,神态各异、玲珑剔透、迎吉纳福、呈祥化喜,尽显南派纤巧、灵动风格。后来,福州重修万寿桥,李周特地为桥栏柱雕18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在石雕工艺上,李周还把绘画技术运用于石雕工艺上,独创了“针黑白”的工艺,即今天所称的影雕。它把南派石雕婉约精细的艺术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享有“中华一绝”的殊荣。此后,五峰石雕冲破旧规,各有创新,形成南派的独特风格。因此,历代的五峰石雕工匠都尊李周为宗师。李周没有子嗣,他的精湛技艺,通过带徒传授,广泛流传。清朝光绪年间李周的传人开始走出惠安,足迹遍闽东南、台湾省。福州的“蒋源成”、厦门的“蒋泉记”、“蒋泉益”就是很好的例证。现今惠安的石雕技术已炉火纯青,人才辈出,佳作遍及海内外。

传世作品

现存的李周传世佳作有:福州“南郡会馆”龙柱一对,1966年移至于山法雨堂;福州“兴化会馆”石狮一对,后移于福州西湖开化寺;福州万寿桥上的十八只“拳头狮”;厦门海沧白礁保生大帝庙前的一对石龙柱。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