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刘旦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刘旦

人物生平

册封燕王

汉武帝一共生有六个儿子,刘旦是第三子,其母李姬还育有广陵王刘胥。元狩六年(前117年)四月,武帝在宗庙册封刘旦为燕王,都邑蓟。燕国地处西汉北境,紧邻匈奴,土地贫瘠、民风凶悍,武帝以策文诏谕刘旦,勉励他镇守边陲,成为汉朝的藩篱辅翼。武帝时期的郡国制度与汉初不同,经过削藩策、七国之乱和推恩令的多重打击之后,诸侯王对封国已没有太多的权力;且汉朝皇位传承遵从周制嫡长子继承制,作为第三子的刘旦,并不奢望荣登大宝,因而安心为藩王,将心思集中于各种学问,率性而学,经书、杂说来者不拒,尤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成年后的燕王“能言善辩,广有谋略”,喜好招揽游侠武士。

自荐太子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次子齐王刘闳去世。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受人诬陷不能自明,兵败自杀。得知长兄死讯后,刘旦以为武帝剩余诸子中自己年纪最长,按次序排下来,皇太子之位置必然归属自己,但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之意。后元元年(前88年),武帝年迈病重。刘旦派使者来到长安,向武帝上书,请求宿卫长安,以备不虞。武帝览信大怒,立斩来使,紧接着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国三个县邑,以示惩戒。武帝感叹“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遂厌恶刘旦,转而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

首次谋反

窥探朝事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在巡行途中病逝于五柞宫,太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新皇帝继位后赐给各国诸侯王玺书,诏宣先皇丧事及皇位更替。玺书抵达燕国,刘旦感觉书检上的玺封比以往要小,不肯哭丧,并对燕国的大臣们说:“这次的玺书规格比以前小,恐怕是长安发生了什么变故。”随即派遣心腹近臣寿西长、孙纵之、王孺前往长安,借问丧礼为名,秘密探听朝中消息。燕国一行人来到长安,见到执金吾郭广意,问武帝因何病去世、新皇帝是谁、现年几岁。郭广意回答:先皇驾崩,新帝由将军共同拥立,年约八、九岁,先皇下葬时并未出来吊唁。王孺等人欲向盖长公主问明详情,但公主已奉召住在宫中,不得见面,只得返回燕国,将郭广意言语归报刘旦。计谋篡权刘旦听后,怀疑新帝得位是朝中大臣操纵的结果,复遣中大夫至长安上书,请于各郡国设立武帝宗庙。霍光见书,没同意刘旦的请求,但赐钱三千万,增加封邑一万三千户。这个结果让刘旦大怒:“我本来应当称帝,还需要别人的什么赏赐!”于是暗地勾结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密谋造反。刘旦谎称在武帝时接受了诏令,可以掌管地方行政,修治武备,防御非常事变的发生,以此作为自己招兵买马的理由。随后刘旦又召集群臣询问“治国之策”,郎中成轸进言刘旦应主动索取自己应得之位而不是坐享其成,并认为只要燕王起兵,燕国吏民必定赢粮而影从。刘旦见群臣没有异议,随即与刘泽等人谋划,声称少帝不是武帝的儿子,而是奸佞之臣所立“伪帝”,号召天下群起讨伐,并派人传布各郡县,以动摇百姓视听。事泄被赦刘旦制造好舆论后,就招集各地亡命之徒,充当士卒,又收聚民间铜铁,制造兵器,并不时亲自出外阅操;又征调百姓设立围场,在文安县进行大规模的打猎,藉此来讲习军队事宜,专待起事之日的到来。此时的刘旦,俨然以未来皇帝自居,出入僭用天子仪仗,左右近臣皆称侍中(皇帝侍从)。郎中韩义等人多次谏阻,刘旦大怒,遂诛杀韩义等共十五人。始元元年(前86年)八月,刘泽回到齐国都城临淄,意图谋杀青州刺史隽不疑,起兵与刘旦响应。事尚未行,被刘成得知,向隽不疑告发。隽不疑乘其无备,分遣吏役将刘泽及其党羽捕拿下获,奏报朝廷。汉昭帝诏有司追查此事,牵连至燕王,按律当诛。昭帝念及骨肉恩情,就压下此案不予张扬,免除燕王之罪,而将刘泽等人正法。

再度叛乱

昭帝即位后,加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与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一起辅政,并下诏尊鄂邑公主为长公主,入住皇宫,养护昭帝。始元四年(前83年),刘旦的姐姐鄂邑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因争权而产生仇隙,他们知道刘旦怨恨霍光,就暗地里与燕国结交往来。刘旦也先后派遣十多批人,携带大批金银珠宝,贿赂盖长公主,以求他们支持自己夺取帝位。始元六年(前81年),上官桀等人列述霍光过错,密谋刘旦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刘旦得书后十分高兴,立即上疏昭帝,谎称“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意欲谋反”,并提议入朝宿卫,以防奸臣变乱。奏章由上官桀递交上去,不料却被年仅十四岁的昭帝识破,昭帝也因此更加亲近霍光而疏远上官一派。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准备发动武装政变。他们计划,由公主设宴邀请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为帝。刘旦得信后,立即安排专人往来传递情报,许诺上官桀事成后裂土封王,同时联络各地“豪杰”数千人。不久,公主来信,告诉刘旦,右将军王莽已死,丞相有病,大业必成。刘旦见信大喜,分付群臣各自收拾行装,准备起程入宫为帝。

自绞谢罪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鄂邑长公主门下的稻田使者(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燕仓知道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告发,杨敞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于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遂在这一政变未发动之前,部署官员追捕孙纵之以及上官桀等人。刘旦得知左将军上官桀等已伏诛、反情败露后,与燕国丞相商议是否发兵起事,丞相认为上官桀已死,百姓皆知,不可起兵。不久汉廷下发赦令,赦免燕国所有的官吏和百姓,却唯独没有赦免刘旦。刘旦准备自杀,左右亲信认为倘若朝廷削去封国,废掉王爵,还可以保住性命。燕王的姬妾夫人也都哭啼着阻拦,刘旦便不再寻死。昭帝又派专使赐送玺书,斥责刘旦“有叛逆悖乱之心,无忠君爱国之义。假如作古之人泉下有知,又有何脸面再见列祖列宗?”刘旦得书会意,即以绶带自缢而死,在王位三十八年,谥号刺王。

"刘旦"的基本信息

本    名:刘旦

所处时代:宋代

民族族群:汉人

查看详情,了解更多

相关诗人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