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贞观造句
当前位置:首页 造句 贞观

"贞观"造句

1、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大婚,嫁与房遗爱,怎料房遗爱却心有所属对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不闻不问,一心照顾自己心爱的女子。

2、李世民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对内发展经济、安定人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

3、在伊吾、鄯善等国臣服于唐朝之后,唐朝又于贞观十四年攻灭了西域上的绊脚石?高昌国,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

4、徐乾学撰《墓志铭》、《神道碑文》,韩菼撰《神道碑铭》,顾贞观撰《行状》,姜宸英撰《墓表》。 

5、“陛下贞观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民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

6、在作风方面,“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

7、陛下登基以来,大唐内忧外患,贞观之初,疮痍满目,百业凋敝,陛下殚精竭虑,食寝不安,继承先帝之大业,励精图治,果敢创新。

8、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9、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更名为奉节县。

10、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丞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11、此时已是大唐贞观年间,国富民安,四夷宾服。

12、厥后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召祸,乘舆播迁,女宠代兴,夏娣继之,亦未始非阴盛之象。

13、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休养生息的策略,使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振兴。

14、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为国事忧劳出,现了贞观之治。

15、在与大臣论政时,唐太宗还多次提到孔子“危而不持,焉用彼相”的话,希望臣下切谏直谏。

16、社会经济和国力发展臻于极盛的时期,它承继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治绩,使唐朝的国势发展到巅峰。

17、唐贞观二十三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

18、贞观初年,年轻的唐帝国迎来了最险峻的时刻,突厥两寇中原,泾州,武功告急,吉利直趋渭水河畔。

19、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20、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21、唐太宗励精图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贞观盛世。

22、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23、唐太宗克己纳谏、励精图治,开创贞观盛世;曾国藩克己戒色、修身治国,立下不朽功业。

24、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捎平群雄,大定天下,治世有方而受万民拥戴,百姓安居乐业,父慈子孝,尽享天伦。

25、贞观中,克平九姓,册拜李思摩为可汗,使统诸部,夷狄叛则伐,降则抚,得推亡固存之义,无远戍劳人之役。

26、踩到了千年山龟不幸重山崖跌落,穿越到了贞观唐朝成了吴王李恪胸无大志一心只喜欢玩花赏石的他要如何重兄弟皇权的争斗中脱离出来。

27、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28、师叔谬奖了,在师叔面前,贞观不敢当。

29、贞观十八年太宗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决意兴兵击高丽。

30、贞观九年四月庚午洮州叛羌五万溃骑突入我斛洲界内,臣等带斛洲军民三万余与叛逆溃骑在斛洲以北交战,击破叛军。

31、——上班,微服私访,勾搭寡妇唐朝小地主;——下班,棍打白虎,学爹学妈摸二弟额头!注主角属性历史考试不及格,《贞观长歌》只看几集的历史残疾。

32、原为手工挂面,生产始于唐贞观年间,后经无数次工艺改进。

33、李渊一直活到贞观九年,他见到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胡越一家”,以及李世民成为“天可汗”的殊荣。

34、纳兰性德稍做思考后,还是慨然允诺,并和了一首《金缕曲》送给顾贞观,以表明自己营救吴兆骞当义不容辞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外皆闲事。

35、到了贞观八年十月,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

36、弘徽殿、承香殿、登华殿、贞观殿、常宁殿、丽景殿、宣耀殿。

37、遵义之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取义于《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38、他于贞观二十年初次入蜀游宦,未求得差事,便在梁州入了邓王府,拜典签。

39、贞观七年,太宗以鼓纛立利邲咄陆可汗,而族人步真觖望,谋并其弟弥射乃自立。

40、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

41、列位大人,读史使人明智,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贞观朝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42、唐太宗要的是让宰相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以发现和提拔人才为第一要务,难怪贞观时代号称人才的黄金时代,济济多士,得人之盛。

43、贞观八年,太宗修建永安宫;乾封二年,高宗增建太子宫,九成宫日渐败落。

44、一西游乃三五合一,贞下起元之理,故唐僧贞观十三年登程,路收三徒,十四年回东,此处最要着眼。

45、房玄龄和杜如晦被称为房谋杜断,都是贞观时期李世民的重要助手。

46、后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唐太宗具有“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的忧患意识。

47、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并取得贞观之治的佳绩,与他善纳诤言不无关系。

48、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

49、既来之,则安之,反正这年头穿越的人多了,也不多他一个,也不会少他一个,但他还是希望是个清平世界,最好是贞观年间,皇帝贤明,日子也过得安逸。

50、盛唐贞观之治,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魏征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

51、魏征在唐太宗前敢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遂有贞观之治。

52、唐三彩出现,也因为唐朝陶瓷业飞跃发展,加上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奢侈之风兴起,于是厚葬的风气也跟着兴了起来。

53、据古州市志载铁女寺建自唐贞观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54、要说这贞观之治得来殊为不易,那是李家父子戎马半生才打下的铁桶江山。

55、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

56、在贞观年间,忠臣遍地,贤良如狗,并且都以犯言直谏为荣。

57、如今正值贞观二十三年,政清人和。

58、印章不大,刻的却是一字千钧的“贞观御制”。

59、唐朝贞观年间,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为政精明,整个大唐四海升平,国富民强,一时间修仙求佛也达到了顶盛。

60、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61、尤其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杨侑心头巨震,最后一页就一个名字,同时也是杨侑在历史书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杜如晦,历史上房谋杜断,开创贞观之治。

62、贞观初,为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

63、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阶段成为文士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

64、贞观之治的出现离不开李世民那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

65、美原旧宜州土门县,贞观十七年废。

66、太子朱标登基后英明果断,行事颇具唐太宗之风,大明朝在他的治理下慢慢有了些“贞观之治”。

67、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

68、中宗登基之初,燕钦融曾几次上表痛陈时弊,他毫不怀疑今上会追继先君,革旧立新,巍巍大唐将再次出现贞观之治。

69、如果对臣不给脸色,不加恩礼,追问细小过失,还希望君臣同德一心,关系融洽,是很困难的。

70、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

71、唐贞观十六年,改名遵义,名称取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72、后来顾贞观写两首《金缕曲》词向纳兰性德求救,纳兰性德读得泪流满面,请父亲明珠出手,纳资赎归。

73、贞观十八年,冬十二月壬寅,庶人李承乾卒于黔州。

74、暨唐贞观迄周显德,五代隆替,逾三百年,博达之士颇亦详缉废坠,而律志皆阙。

75、在平康坊中,除了刚刚提到的滕王李元婴和阳翟侯褚亮外,还住着李靖、孔颖达等贞观名臣。

76、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 

77、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顾贞观 

78、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押解阿罗那顺等一干人犯,由天竺回到长安。

79、贞观六年(632),有人告魏徵阿党,李世民派温彦博温彦博按验,并令其告谓魏徵以后在行事上“不得不存形迹”。

80、他于贞观二十年(646)至二十一年(647)初次入蜀游宦,未求得差事,便在梁州入了邓王府,拜典签。

贞观的拼音和解释

贞观zhēn guàn

词语解释:1.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2.指正大的道理。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5.正可观赏。贞观[zhēnguàn]⒈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⒉指正大的道理。⒊澄清天下,恢宏正道。⒋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⒌正可观赏。

网络解释:贞观(唐太宗年号)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在位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期间爆发了唐与突厥的战争、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击吐谷浑之战、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等对外战争。

[查看详情]

关于贞观的诗词更多 >>

上一个:寺观

下一个:云观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