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旃字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新华字典

【笔画】:10

【部首】:

笔顺读写:
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撇、横折钩、点、横
结构:左右结构
注音:ㄓㄢ
笔顺编号:4153313541
姓名学: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6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吉凶寓意:
五笔:YTMY
异体字UNICODE:3ACB,65DC,8962,230EF,230FC,23B97,
统一码UNICODE:65C3
仓颉:YSOBY
郑码:SYQS
四角:08247
英语翻译:
silk banner with bent po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1◎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en1 [宝安腔] zen1 [梅县腔] zhan1 [海陆丰腔] zhan1 [台湾四县腔] zan1

(代)是‘之、焉’两字的合音词:勉~!

名词

(1) (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

(2) 同本义

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说文》

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释名·释兵》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3) 亦泛指旌旗

收功单于旃。——晋· 陆机《饮马长城窟行》

(4) 又如:旃帛(红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帜);旃戎(军旅)

(5) 毛织品。通“毡”

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淮南子·齐俗》

被旃裘。——《史记·匈奴传》

旃毛并咽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旃席(毡帐);旃衣(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旃车(毡篷车);旃席(毡席;毛毡)

助词

(1) 之、焉二字的合读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诗·魏风·陟岵》。马瑞辰通释:“之、旃一声之转,又为‘之焉’之合声,故旃训‘之’,又训‘焉’。”

(2) 又如:勉旃(希望你奋发有为)

旃【卯集下】【方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諸延切,音饘。《說文》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旃。○按《周禮·春官》司常,今作旜。《爾雅·釋天》因章曰旃。《註》以帛練爲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釋名》旃,戰也。戰戰恭已而已也。三孤所建,象無事也。《左傳·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

《博雅》旃,之也。《詩·魏風》上愼旃哉。《左傳·桓九年》虞公求旃。

《小爾雅》旃,焉也。《詩·唐風》舍旃舍旃。《箋》旃之言焉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

《史記·匈奴傳》被旃裘。《前漢·王褒傳》夫荷旃被毳者。

《韻補》叶之人切。《陸雲·夏府君誄》廣命俊乂,惟弓與旃。震我聲敎,遇響惟殷。

说文解字

旃【卷七】【㫃部】

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从㫃丹聲。《周禮》曰:“通帛爲旃。”旜,旃或从亶。諸延切

说文解字注

(旃)旗曲柄也。漢田蚡傳曰。前堂羅鐘𡔷。列曲旃。蘇林云。禮、大夫立曲旃。曲旃、柄上曲也。按蘇林所據禮正與周禮司常孤卿建旜、大司馬帥都載旜合。帥都、遂大夫也。左傳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正謂大夫用旃也。庸風傳曰。干旄、大夫之旃。子虛賦。靡魚須之橈旃。張揖曰。以魚須爲柄。師古曰。橈旃卽曲旃也。所㠯旃表士衆。旃當爲展。以曡韵爲訓。聘禮曰。使者載旜。注云。載之者、所以表識其事也。及竟張旜誓。注云。張旜、明事在此國也。此與仲秋治兵載旜皆展表士衆之義。从㫃。丹聲。諸延切。十四部。叚借爲語助。如尙愼旃哉。傳曰旃、之也。周禮曰。通帛爲旃。司常職文。注云。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爾雅。因章曰旃。郭云。因絳帛之文章。不復畫之。

【旃】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zhān
怎么读:

  • 名词 曲柄的旗子。《说文解字.零部》:「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众。」《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乘雕玉之舆,靡鱼须之桡旃。」
  • 名词 泛指旗子、旌旗。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 名词 毛织品。通「毡」。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江南之柟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史记.卷一一零.匈奴传》:「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
  • 助词 之焉二字的合读。《诗经.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人。」
旃,读作zhān。《说文·㫃(yǎn)部》有提到:“旃,旗曲柄也”。所以旃本意是一种赤色的曲柄旗,又假借作文言助词,是“之焉”的和音字。又通“毡”。

旃字的笔顺图解

笔顺

1

点

2

横

3

横折钩

横折钩

4

撇

5

撇

6

横

7

撇

8

横折钩

横折钩

9

点

10

横

旃字的笔顺分步演示图

旃字组词更多 >>

旃字成语更多 >>

旃字组词造句

关于旃的诗词更多 >>

旃字的书法

旃的字源演变

旃的字形对比

旃字导航

上一个:

下一个: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