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邑字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新华字典

【笔画】:7

【部首】:

笔顺读写:
竖、横折、横、横折、竖、横、竖弯钩
结构:上下结构
注音:ㄧˋ
笔顺编号:2515215
姓名学:常用字,多用男性
字意五行:
字型分析:上下结构
繁简对应:
吉凶寓意:
五笔:KCB
异体字UNICODE:211C3,28668,
统一码UNICODE:9091
仓颉:RAU
郑码:JYIA
四角:60717
英语翻译:
area, district, city, 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jap1◎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p7 [客英字典] jip7 [沙头角腔] jip7 [宝安腔] jip7 [陆丰腔] jip7 [台湾四县腔] jip7 [梅县腔] jip7 [客语拼音字汇] yib5

(1)(名)城市;城镇:城~|通都大~。

(2)(名)县。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2)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 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3) 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

(4) 国都,京城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5) (翼翼:整齐的样子)

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 张衡《东京赋》

(6) 又如:商邑(商都)。又指旧都

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7) 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

(8) 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

(9) 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

(10) 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

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 苏洵《六国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宋· 王安石《伤仲永》

邑小不足容。——清· 张廷玉《明史》

摄篆旁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邑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

俾入邑庠。

(11) 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

(12) 旧时县的别称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唐· 柳宗元《封建论》

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13) 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14) 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邑万家。——《战国策·燕策》

然广不得爵邑。——《史记·李将军列传》

(15) 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

(16) 居民聚居的地方

邑犬群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邑【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集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一入切,𠀤音浥。《說文》國也。《正韻》都邑也。《釋名》邑,人聚會之稱也。《史記·五帝紀》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井爲邑,四邑爲丘。

《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註》公邑,謂六遂之餘地。家邑,謂大夫之采地。

王畿亦稱邑。《書·湯誓》率割夏邑。《詩·商頌》商邑翼翼。

侯國亦稱邑。《書·武成》用附我大邑周。《詩·大雅》作邑于豐。

於邑,氣逆結不下也。《楚辭·九章》氣於邑而不可止。《前漢·成帝贊》言之可爲於邑。《註》於邑,短氣也。

邑邑,與悒悒通。《史記·商君傳》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

複姓。《廣韻》漢有邑由氏。

《集韻》《正韻》𠀤遏合切,音姶。阿邑,與阿匼同,諂諛迎合貌。《前漢·張湯傳》以智阿邑人主,與俱上下。

叶弋灼切,音藥。《後漢·杜篤·論都賦》成周之隆,乃卽中洛。遭時制都,不常厥邑。《說文》从口,音圍,象四境。卪聲。尊𤰞大小有等,故从卪會意。偏旁作阝,俗从口从巴。非。備考:《篇海類編》同邼。

说文解字

邑【卷六】【邑部】

國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屬皆从邑。於汲切

说文解字注

(邑)國也。鄭莊公曰。吾先君新邑於此。左傳凡偁人曰大國。凡自偁曰敝邑。古國邑通偁。白虎通曰。夏曰夏邑。商曰商邑。周曰京師。尚書曰西邑夏、曰天邑商、曰作新大邑於東國雒皆是。周禮。四井爲邑。左傳。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此又在一國中分析言之。从囗。音韋。封域也。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尊卑謂公矦伯子男也。大小謂方五百里、方四百里、方三百里、方二百里、方百里也。土部曰。公矦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從孟子說也。尊卑大小出於王命。故從卪。於汲切。七部。凡邑之屬皆从邑。

【邑】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名词 国家。《说文解字.邑部》:「邑,国也。」《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晋.杜预.注:「邑,亦国也。」
  • 名词 京城、国都。《诗经.商颂.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汉.毛亨.传:「商邑,京师也。」唐.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汤及盘庚,五迁其邑。」
  • 名词 城市。  【组词】:「城邑」。《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于、商十五邑。」
  • 名词 封地。  【组词】:「食邑」、「采邑」。《周礼.地官.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汉.郑玄.注:「家邑,大夫之采地。」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副词 忧愁不安。通「悒」。《楚辞.屈原.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
【邑】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城市、都市。  【组词】:城邑、都邑、通都大邑
  • 封地。  【组词】:食邑、采邑
【邑】的解释(来源:小字典)
基本字义
  • 城市、都市。  【组词】:「城邑」、「都邑」。
  • 封地。  【组词】:「食邑」、「采邑」。
邑,yi,从囗(wei)人。表城邑。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城市,都城,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古同“悒”,指愁闷不安。

邑字的笔顺图解

笔顺

1

竖

2

横折

横折

3

横

4

横折

横折

5

竖

6

横

7

竖弯钩

竖弯钩

邑字的笔顺分步演示图

邑字组词更多 >>

邑字成语更多 >>

邑为谜底的谜语

邑字组词造句

关于邑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邑的单词更多 >>

邑字的书法

邑的字源演变

邑的字形对比

邑字导航

上一个:

下一个: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