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缗字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新华字典

【笔画】:12

【部首】:

笔顺读写:
撇折、撇折、提、横折、横、竖提、横、斜钩、竖、横折、横、横
结构:左右结构
注音:ㄇㄧㄣˊ
笔顺编号:551515152511
部外笔画:9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XNAJ
繁简:简体
反向繁简符号:ft
异体字UNICODE:7DE1,
统一码UNICODE:7F17
仓颉:VMRPA
郑码:ZYHK
四角:27164
英语翻译:
fishing-line; cord; string of coi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man4

(1)(名)古代穿铜钱用的绳。

(2)(量)指成串的铜线。

名词

(1) (形声。又作“緍”。从糸(),昏声。本义:钓鱼绳)

(2) 同本义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诗·召南·何彼秾矣》

(3) 又如:振缗(挥动钓丝);缗纶(钓鱼用的丝线)

(4) 古代穿铜钱的绳子

贾人缗线。——《史记》

(5) 又如:缗钱(用丝线串起来的钱);缗繦(穿钱的绳子。引申为钱)

(6) 古国名 。夏时之缗国,春秋时属宋,汉置东湣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

(7) 姓

量词

(1) 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钱千万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钱十万缗

动词

(1) 钓取鱼类 。如:缗鱼(钓鱼)

(2) 安装

言缗之丝。——《诗·大雅·抑》

(3) 又如:缗丝(安装弦线)

(4) 以衣物相覆 。如:缗系(脱衣相覆)

緡【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𠀤音珉。《正韻》彌鄰切,音民。《說文》釣魚𦅾也。《詩·召南》其釣維何,維絲伊緡。《爾雅·釋詁》緡,綸也。《註》繩也。江東謂之緡。

《說文》吳人解衣相被謂之緡。《詩·大雅》言緡之絲。《註》緡,被也。

錢貫也。《前漢·武帝紀》初筭緡錢。《註》緡,絲也,以貫錢也。

邑名。《左傳·僖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緡。《註》緡,宋邑。高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緡城。

《集韻》呼昆切,音昏。義同。

《集韻》彌延切,音棉。通作緜。

《集韻》弭盡切,音泯。《莊子·則陽篇》雖使丘陵草木之緡。《音義》緡,盛也。

《莊子·在宥篇》當我緡乎。《音義》緡,泯合也。

《集韻》美隕切。愍或作緡。痛也。

【缗】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mín
怎么读:

  • 名词 钓鱼用的绳线。《诗经.召南.何彼襛矣》:「其钓维何,维丝伊缗。」《文选.左思.吴都赋》:「结轻舟而竞逐,迎潮水而振缗。」
  • 名词 旧时穿钱的绳子。晋.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既龟贝积寝,缗襁专用。」
  • 名词 成串的钱。唐.张籍〈贾客乐〉诗:「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缗】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mín
怎么读:

  • 钓鱼用的绳线。
  • 旧时穿钱的绳子。
  • 成串的钱。
【缗】的解释(来源:小字典)
基本字义
  • 钓鱼用的绳线。
  • 古时候串钱的绳子。因此称一串钱为「一缗」。
缗,读mín,绳子的一种,用于将物品串联起来。本义为: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或者钓鱼绳。同时,缗也是中国姓氏之一。夏有“有缗国”,为夏桀所灭;商周有缗邑,属宋,曾为鲁楚所侵。

缗字的笔顺图解

十二

笔顺

1

撇折

撇折

2

撇折

撇折

3

提

4

横折

横折

5

横

6

竖提

竖提

7

横

8

斜钩

斜钩

9

竖

10

横折

横折

11

横

12

横

缗字的笔顺分步演示图

关于缗的诗词更多 >>

缗字的书法

缗的字源演变

缗的字形对比

缗字导航

上一个:

下一个: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