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脑冻
【拼音】:yú nǎo dòng
【注音】:ㄩˊㄋㄠˇㄉㄨㄥˋ
【结构】:鱼(上下结构)脑(左右结构)冻(左右结构)
【繁体】:魚腦凍
词语解释石名。质地优良,可制砚。鱼脑冻[yúnǎodòng]⒈石名。质地优良,可制砚。
引证解释⒈石名。质地优良,可制砚。引清何传瑶《宝研堂研辨·大西洞》:“其有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漾者,曰鱼脑冻。”清陈克恕《篆刻针度·选石·青田冻石》:“灯光冻出浙江青田县……其次则鱼脑冻,色白如鱼脑。”亦省称“鱼脑”。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端州石以水巖、大西洞为上,冰纹则尤为大西洞之最……他洞所无,惟焦白、鱼脑、青花差足肩随。”
网络解释鱼脑冻鱼脑冻产于水晶洞,半透半浑,又称羊脂玉,石质显得特别凝腻脂润,隐含云、水团状纹或波浪纹,如煮熟鱼脑,不如水晶冻莹澈,石色亦非雪白。
综合释义石名。质地优良,可制砚。清何传瑶《宝研堂研辨·大西洞》:“其有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漾者,曰鱼脑冻。”清陈克恕《篆刻针度·选石·青田冻石》:“灯光冻出浙江青田县……其次则鱼脑冻,色白如鱼脑。”亦省称“鱼脑”。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端州石以水巖、大西洞为上,冰纹则尤为大西洞之最……他洞所无,惟焦白、鱼脑、青花差足肩随。”
汉语大词典石名。质地优良,可制砚。清何传瑶《宝研堂研辨·大西洞》:“其有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漾者,曰鱼脑冻。”清陈克恕《篆刻针度·选石·青田冻石》:“灯光冻出浙江青田县……其次则鱼脑冻,色白如鱼脑。”亦省称“鱼脑”。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端州石以水岩、大西洞为上,冰纹则尤为大西洞之最……他洞所无,惟焦白、鱼脑、青花差足肩随。”
其他释义1.石名。质地优良,可制砚。
1.端砚,根据石质不同可分青花、石眼、鱼脑冻、蕉叶血、七捺、金银线和冰纹等品种。
读音:yú
[yú]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
(2)(Yú)姓。
读音:nǎo
[nǎo]
(1)(名)(~子)人体中管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动物的脑只有管全身感觉、运动的作用:~子|~神经|~颅|~壳|~浆。
(2)(名)脑筋:动动~。
(3)(名)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薄荷~。
读音:dòng
[dòng]
(1)(动)(液体或含有水分的东西)遇冷凝固:~肉。
(2)(动)受冷;感到冷:~手。
(3)(名)凝结了的汤汁: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