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拼音】: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简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繁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网友释义《左传.僖公十年》载: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人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汉语大词典《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郭小川《学习笔记》:“把学习文化和‘死啃书本’混为一谈,也是一种诡辩,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典修订版春秋时晋献公亡,大夫里克欲迎公子重耳,乃杀公子奚齐与卓,逼辅国大夫荀息自缢。夷吾即位,欲杀里克,乃遣使者告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里克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乃伏剑自缢而死。典出《左传.僖公十年》。后用以指存心诬陷他人,总是可以找到藉口。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春秋时晋献公亡,大夫里克欲迎公子重耳,乃杀公子奚齐与卓,逼辅国大夫荀息自缢。夷吾即位,欲杀里克,乃遣使者告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里克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乃伏剑自缢而死。典出左传˙僖公十年。后用以指存心诬陷他人,总是可以找到藉口。
其他释义1.《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1.生产任务越紧,就越要注意设备保养和维修,否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越着急,越容易出事故影响生产。
2.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是牝鸡司晨、天下必乱的道理古今相同,难道诸公不怕下一个便是自己吗?
3.正是,二弟你一个粗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先皇怎能不明白,所以他决定要斩草除根,别的大将不能先动,虽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出师有名才能不被天下人耻笑。
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见义勇为也算是阻碍征兵律令的话,慷慨赴义也算是聚众闹事的话,在下便无话可说。
5.打狗不愁找不到棍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今日就让众公卿看明你这嘴脸!面对宦官权奸,吾岂能失了节气!
7.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是,像岳飞那样兢兢业业献身抗金事业的人,确实并无什么把柄,可资以纠弹。
8.常言道得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们想杀我,光明磊落的出手便了,何必加上许多不能自圆其说、强辞夺理的罪名?
9.你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又没做那件事,为什么要我去承担严重的后果。
10.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可怜,可悲,可恨!
读音:yù
[yù]
(1)(名)欲望:食~|求知~。
(2)(动)想要;希望:随心所~|畅所~言。
(3)(动)需要:胆~大而心~细。
(4)(副)将要:摇摇~坠|山雨~来风满楼。
读音:jiā
[jiā]
(1)(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2)(动)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大|~强|~快|~速|~多|~急。
(3)(动)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符号|~注解。
(4)(动)加以:不~考虑|严~管束。
(5)(动)(Jiā)姓。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zuì
[zuì,hé]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读音:hé
[wú]
1. 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
2. 副词,多么:何其壮哉!
3. 姓。
读音:huàn
[cí]
(1)(名)祸害;灾难:~难|水~。
(2)(动)忧虑:忧~|~得~失。
(3)(动)害(病):~病|~者。
读音:wú,mó
[]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cí
[]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