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
【拼音】:máo gǔ sǒng rán
【注音】:ㄇㄠˊㄍㄨˇㄙㄨㄥˇㄖㄢˊ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毛骨悚然
【繁体】:毛骨悚然
词语解释毛骨悚然máogǔ-sǒngrán。(1)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恐惧惊骇的样子。
基础解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景象时的恐惧感觉。[近]不寒而栗。[反]面无惧色。
引证解释⒈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极言吃惊和恐惧。引《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西游记》第五八回:“那獮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冯德英《苦菜花》第十一章:“转眼间,这堂堂的大客厅,就变成一个齐备的刑事房,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释义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用来形容十分恐惧。
综合释义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网络释义是指一种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的感觉。形容人感到阴森或恐惧。1、使用场景:看恐怖片,被人恐吓威胁时嘲笑对方2、例句:昨天新出的那个恐怖电影太吓人了,全程我都毛骨悚然看完的。
网友释义毛骨悚然成语。词义解释: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用来形容十分恐惧。注音:máogǔsǒngrán
汉语大词典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极言吃惊和恐惧。《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西游记》第五八回:“那狝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冯德英《苦菜花》第十一章:“转眼间,这堂堂的大客厅,就变成一个齐备的刑事房,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国语辞典形容极端惊惧害怕。《西游记.第一○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一场没趣,扯了一个淡,罢了。」也作「毛骨竦然」、「毛骨耸然」、「毛发悚然」。
辞典修订版形容极端惊惧害怕。《西游记.第一零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一场没趣,扯了一个淡,罢了。」也作「毛骨竦然」、「毛骨耸然」、「毛发悚然」。
辞典简编版形容极端惊惧害怕。 【造句】这部电影令人看了不禁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成语词典版01.《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02.《西游记.第一零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急丢了门板,整衣伏礼。」03.《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说到了这样转世,说出前生附身,活现果报,恰像人原不曾死,只在面前一般。随你欺心的硬胆的人,思之也要毛骨悚然。」04.《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一场没趣,扯了一个淡,罢了。」05.《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再拜谢曰:『先生所教,乃肺腑至言,寡人恨闻之不早。』」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英语horriblegruesomemacabrespookythrillinghorrifyingsickcreep
其他释义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1.深夜森林里野兽的哀号令人毛骨悚然。
2.童谣恬静低吟而带着忧忧的哀伤,我听到后心中虽说不上是毛骨悚然,却感觉异常的压仰、憋闷、那种狭小腔息感从心底缓缓升起。
3.道路交通安全可能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投资。
4.我不能确定这是要被定义为令人毛骨悚然呢还是仅仅是不恰当的:按照仪式的惯例,一个希腊新娘会抓过一个年轻的、不到青春期的男孩,然后强迫他做到自己的腿上。
5.漆黑的晚上看着灰暗的墙上,总有杯弓蛇影的感觉,风一吹,毛骨悚然。
6.我想不要吧,蒂娜坦白说,听你们三个鬼哭狼嚎,简直叫人毛骨悚然!
7.在这深山中,半夜听到凄厉的狼嚎,令人不禁毛骨悚然。
8.半夜听到狼嗥,他感到毛骨悚然。
9.不过在生死劫一片中扮演一个坐轮椅的确实有点不同了,因为更让人毛骨悚然。
10.购买人寿保险虽然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但投保人和保险人均能从中受益。
读音:máo
[máo]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4.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5.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6. 行动急躁:毛躁。
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8.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9. 货币贬值:钱毛了。
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11. 姓。
读音:gǔ,gū
[gǔ]
[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 gū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读音:sǒng
[sǒng]
(形)〈书〉害怕。
读音:rán
[rán]
1.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6. 古同“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