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不寒而栗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

【拼音】:bù hán ér lì

【简体】:不寒而栗

【繁体】:不寒而栗

解释

词语解释⒈ 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例: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郡中不寒而栗。——《汉书·义纵传》全身不寒而栗。英:shudderwithfear;tremblewithfear;不寒而栗[bùhánérlì]⒈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例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郡中不寒而栗。——《汉书·义纵传》全身不寒而栗。英shudderwithfear;tremblewithfear;

基础解释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综合释义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网友释义不寒而栗(bùhánérlì):指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出自《史记·酷吏列传》。【“不寒而栗”常误写为“不寒而粟”,应注意。】

汉语大词典不冷而发抖。形容极为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汉书·杨恽传》:“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颜师古注:“栗,竦缩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九:“他的手曾帮助朱延年干这些罪恶的勾当。他一想到这些,全身不寒而栗。”不寒而慄:同“不寒而栗”。汉桓宽《盐铁论·周秦》:“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侧目重足,不寒而慄。”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坐簿书舛错,为中执法所劾,事下三府,以受赇论,其刑甚渥。于今列郡,不寒而慄。”巴金《第二次解放》:“想到那些阴暗的日子,我真是不寒而慄。”

国语辞典⒈ 形容内心恐惧至极。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也作「不寒而栗」。引:《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大人面若冰霜,比到寝门,遂有不可问之处。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近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心惊胆跳战战兢兢不寒而栗[bùhánérlì]⒈形容内心恐惧至极。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也作「不寒而栗」。引《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大人面若冰霜,比到寝门,遂有不可问之处。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近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心惊胆跳战战兢兢成语解释不寒而栗

辞典修订版天气并不寒冷,却一直发抖。形容内心极为恐惧。《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义纵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汉书.卷六六.杨敞传》:「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也作「不寒而栗。」

成语词典版01.《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义纵》:「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源)02.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四》:「人而有知也,升是堂者,将见其不遡而僾,不寒而栗。」

典故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姐姐义殉是个医生。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很宠爱她,义纵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任用。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中任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太守。当时,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名叫宁成,这人很残暴,利用手中的权力横行霸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甚至连进关、出关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人们都说,让宁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给狼管。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等义纵上任那天,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一上任,义纵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统统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罪。这一来,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为也有劣迹,吓得逃离了南阳。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那时,这个地区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司马迁《史记》把义纵归入酷吏一类。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英语shudder attremble with fear

法语frissoner sans avoir froid、trembler de crainte, de peur, d'effroi、qui donne le frisson à qn.

其他释义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不寒而栗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毛骨悚然 胆战心惊 心惊肉跳 提心吊胆 屁滚尿流 小心翼翼 胆颤心惊 战战兢兢

反义词 临危不惧 无所畏惧

不寒而栗造句更多 >>

1.作为为他人提供法律帮助,维护他人合法利益为己任的律师,竟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而每一个律师蒙难案件的处理都异常艰难曲折,律师蒙难如此之多,直让人不寒而栗

2.月亮散发着阴冷的气息,让人不知不觉的不寒而栗,灰暗的天空匆匆地下起了牛毛细雨,打在身上很是冰寒,此时让悲惨的人心感就更加凄凉了!

3.这样的诗,反动派看了会不寒而栗,革命人民看了会斗志昂扬,其社会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4.那专业论文中诘屈聱牙的陈述和扑朔迷离的概念,总像古代巫师的咒语一般,叫人不寒而栗

5.半夜里听到声声狼嚎,人人不寒而栗

6.我们的班主任非常严厉,经常惩罚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所以很多差生提起他都会不寒而栗

7.北风呼呼的吹着我的脸颊,让我不寒而栗,皮肤上的鸡皮疙瘩也颗颗战栗。

8.小林那稚嫩的声音,却发出撕心裂肺悲烈的怒吼,散透着悲戚,更加的让人不寒而栗“恭喜玩家领悟技能,擒杀术”。

9.如今的年轻人都注视着未来,他们的生活也没有他们的长辈富裕,命运的逆转,将会使每一个人不寒而栗

10.影片中并不以血腥镜头取胜,但它同样令人不寒而栗,使人感受到了幽闭恐惧症般的压迫感。

字义分解

读音:bù

[bù]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hán

[hán]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读音:ér

[ér]

1.  古同“”,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lì

[lì]

1.栗子树,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花黄白色。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而散出。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通常指板栗。

2.这种植物的果实。

3.(Lì)姓。

4.发抖;哆嗦:战~。不寒而~。

不寒而栗相关成语

不寒而栗相关词语

解释包含不寒而栗的单词更多 >>

包含不寒而栗的歇后语

上一个:理智

下一个:不合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