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米儿先吃饭
【拼音】:xiān xià mǐ ér xiān chī fàn
词语解释⒈ 谓先下手,先得利。吃,也写作“食”。先下米儿先吃饭[xiānxiàmǐérxiānchīfàn]⒈谓先下手,先得利。吃,也写作“食”。
基础解释谓先下手,先得利。
引证解释⒈ 谓先下手,先得利。喫,也写作“食”。引:《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奴当初怎么説来,先下米儿先喫饭。你不听,只顾求他。”《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婆子道:‘常言先下米先食饭。我的十两银子在外,休要少了。’”⒈谓先下手,先得利。喫,也写作“食”。引《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奴当初怎么説来,先下米儿先喫饭。你不听,只顾求他。”《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婆子道:‘常言先下米先食饭。我的十两银子在外,休要少了。’”
综合释义谓先下手,先得利。喫,也写作“食”。《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奴当初怎么説来,先下米儿先喫饭。你不听,只顾求他。”《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婆子道:‘常言先下米先食饭。我的十两银子在外,休要少了。’”
汉语大词典谓先下手,先得利。吃,也写作“食”。《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奴当初怎么说来,先下米儿先吃饭。你不听,只顾求他。”《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婆子道:‘常言先下米先食饭。我的十两银子在外,休要少了。’”
其他释义1.谓先下手,先得利。吃,也写作'食'。
读音:xiān
[xiān]
(1)(副)时间或次序在前:~发制人|~礼后兵|~来后到。
(2)(名)祖先;上代:~人|祖~。
(3)(名)尊称死去的人:~父|~哲。
(4)(名)〈口〉先前。
(5)姓。
读音:xià
[xià]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读音:mǐ
[mǐ]
1.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2.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3. 姓。
读音:ér
[ér]
(1)(名)小孩子:小~。
(2)(名)男孩子:~子。
(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
(4)(助)词尾:火~。
(5)(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6)(名)姓。同“倪”。
读音:xiān
[xiān]
(1)(副)时间或次序在前:~发制人|~礼后兵|~来后到。
(2)(名)祖先;上代:~人|祖~。
(3)(名)尊称死去的人:~父|~哲。
(4)(名)〈口〉先前。
(5)姓。
读音:chī
[chī]
(1)(动)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吃、喝):~饭|~奶|~药。
(2)(动)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食堂。
(3)(动)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靠山~山;靠水~水。
(4)(动)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拿车~炮。
(5)(动)耗费:~力|~劲。
(6)(动)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墨。
(7)(动)受:~惊|~一拳。
(8)(动)(介)被(多见于早期白话):~他笑话。
读音:fàn
[fàn]
1.煮熟的 谷类食品。特指米饭。
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