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言志
【拼音】:shī yǐ yán zhì
【注音】:ㄕ一ˇ一ㄢˊㄓˋ
【词性】:成语。
【简体】:诗以言志
【繁体】:詩以言志
词语解释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意向和决心。⒈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单向和决心。
国语辞典语本《书经.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诗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志意向。诗以言志[shīyǐyánzhì]⒈语本诗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志意向。引《书经·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诗以言志,赋以敷陈。」唐·王勃〈游山庙序〉:「诗以言志,不以韵数裁焉。」成语解释诗以言志
辞典修订版语本《书经.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诗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志意向。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诗以言志,赋以敷陈。」唐.王勃〈游山庙序〉:「诗以言志,不以韵数裁焉。」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书经˙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诗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志意向。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诗以言志,赋以敷陈。唐˙王勃˙游山庙序:诗以言志,不以韵数裁焉。
出处《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其他释义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单向和决心。
反义词 诗以道志
1.对于吴平关的这部摄影作品,外界有评介认为“早已打破影像的纪实功能,如同诗以言志,他的摄影已经回归‘本心’。
2.中国工程院院士、冀东油田首任经理翟光明就曾赋诗以言志休看弹丸地,龄齿心未移。
3.入口西去,仿佛进入了一个绚丽的艺术画廊,前段是宋祖峡,当年赵匡胤在此诗以言志,称帝后派人将诗刻在岩石上,至今字迹尚存。
4.市民李嵘则用“金鸡展翅偕知音,百花吐艳伴黄鹤”诗以言志,他深感在电影百花齐放的时代,武汉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5.含蓄的中国人有些话是不会直接讲的,他们通常喜欢“诗以言志”。
6.诗以言志,这些诗词同时蕴含着战斗动员的力量。
7.“诗以言志,歌以咏怀”,不同军队有不同的军歌,军歌有何独特作用?王法安军歌同军旗军徽一样,都是军队精神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有效方式。
8.”唐继尧的性格,多年未曾改变,同时“诗以言志,字如其人,画钟其爱……尤善画梅兰竹菊抒其志”,有“儒将”之称,并非一介武夫。
9.常言道,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凌公子古筝弹得生动绝妙,动人心魄,令人身临其境,置身其中。
10.嘉谟回归故里后予惟诗以言志,与好友唱和之诗,多是出自于情之所至,信手而来,每题诗见志,随手遣去,并无传世之意。
读音:shī
[shī]
(名)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抄|~词|~风|~集|~句|~剧|~律。
读音:yǐ
[yǐ]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zhì
[zhì]
(1)(名)志向;志愿:~同道合。
(2)(名)姓。
(3)(动)〈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称~~。
(4)(动)记:~喜|~哀。
(5)(名)文字记录:杂~。
(6)(名)记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