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野呵
【拼音】:dǎ yě
【结构】:打(左右结构)野(左右结构)呵(左右结构)
【简体】:打野呵
【繁体】:打野呵
词语解释1.亦称“打野呵呵”。谓艺人在街头卖艺。2.方言。犹言东张西望。3.方言。犹言捞外快。打野呵[dǎyěhē]⒈见“打野”。
引证解释⒈见“打野”。
网络解释打野呵宋代露天演出百戏伎艺的市语。宋代都市中瓦舍勾栏形成以后,民间各种伎艺人多在勾栏内演出,因而许多勾栏也就成为伎艺人卖艺的固定场所。不在勾栏内演出,只在街头空地或广场上作场卖艺,称为“打野呵”,流动演出的伎艺人则称为“路歧人”。
汉语大词典见“打野”。《汉语大词典》:打野 拼音:dǎyě(1).亦称“打野呵”。谓艺人在街头卖艺。宋章渊《槁简赘笔》:“如今之艺人,于市肆作场谓之打野,皆谓不著所,今人谓之打野呵。”宋周密《武林旧事·瓦子勾栏》:“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此又艺之次者。”(2).方言。犹言东张西望。《人民文学》1982年第12期:“吴勇窜上阳台,‘呃,在这里做作业吧,还可以看看下面走路的人。’他喜欢打野,在学校,老师都不敢把他放在窗户边坐。”(3).方言。犹言捞外快。《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运动初期,钟家写了揭批铁匠‘打野’挣双工资的大字报。”
国语辞典民间艺人不在一般剧场内卖艺,而在广阔的地方从事表演。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瓦子勾栏》:「或有路岐不入勾栏,只在要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此又艺之次者。」也作「打窠地」、「打野火」。打野呵[dǎyěhē]⒈民间艺人不在一般剧场内卖艺,而在广阔的地方从事表演。元·周密也作「打窠地」、「打野火」。引《武林旧事·卷六·瓦子勾栏》:「或有路岐不入勾栏,只在要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此又艺之次者。」
其他释义1.见'打野'。
读音:dǎ,dá
[dǎ]
[ dǎ ]1. 击,敲,攻击:打击。殴打。打杀。
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打炮。打雷。打信号。打电报。
3. 做,造:打首饰。打家具。
4. 拨动:打算盘。
5. 揭,破,凿开:打破。打井。
6. 举,提起:打灯笼。打起精神。
7. 涂抹,印,画:打蜡。打戳子。
8. 写出,开出:打证明。
9. 捆,扎:打包裹。
10. 合,结合:打伙。打成一片。
11. 获取,购取:打水。打鱼。
12. 除去:打消。打杈。
13. 定出,计算:打算。打腹稿。
14. 用,采用,使用:打比喻。
15. 玩,玩耍:打球。
16. 截,停,减,退:打住。打价儿。
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打手势。
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打交道。打短工。
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打扫。打扰。
20. 自,从:打哪儿来?
[ dá ]1. 量词,指十二个:一打铅笔。
读音:yě
[yě]
(1)(名)野外:~地|~外。
(2)(名)界限:视~。
(3)(名)指不当政的地位:在~|下~。
(4)(形)不是人所饲养或培植的(动物或植物):~花|~草|~兽。
(5)(形)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蛮|粗~|撒~。
(6)(形)不受约束:~性|玩~了。
读音:hē,ā,á,ǎ,à,a
[]
[ hē ]助词。用于句尾或语气停顿处。表示惊叹的语气。 【组词】:这组玩具这么贵呵!我实在买不起。
[ ā ]同“啊”(ā)。
[ á ]同“啊”(á)。
[ ǎ ]同“啊”(ǎ)。
[ à ]同“啊”(à)。
[ a ]同“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