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谪
【拼音】:chù zhé
【注音】:ㄔㄨˋㄓㄜˊ
【结构】:黜(左右结构)谪(左右结构)
【繁体】:黜謫
词语解释贬谪。黜谪[chùzhé]⒈贬谪。
引证解释⒈贬谪。引晋葛洪《抱朴子·省烦》:“执卷从事,案文举动,黜謫之罚,又在其閒。”宋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太学生周瑞朝等六人共一书,诉汝愚有大功,不当去位,皆被黜謫。”清夏燮《中西纪事·闽浙再犯》:“上年厦门失守,即係伊任内之事,既不殉节,又未黜謫,已属侥幸苟免。”
网络解释黜谪chùzhéㄔㄨˋㄓㄜˊ
综合释义贬谪。晋葛洪《抱朴子·省烦》:“执卷从事,案文举动,黜謫之罚,又在其閒。”宋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太学生周瑞朝等六人共一书,诉汝愚有大功,不当去位,皆被黜謫。”清夏燮《中西纪事·闽浙再犯》:“上年厦门失守,即係伊任内之事,既不殉节,又未黜謫,已属侥幸苟免。”
汉语大词典贬谪。晋葛洪《抱朴子·省烦》:“执卷从事,案文举动,黜谪之罚,又在其閒。”宋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太学生周瑞朝等六人共一书,诉汝愚有大功,不当去位,皆被黜谪。”清夏燮《中西纪事·闽浙再犯》:“上年厦门失守,即系伊任内之事,既不殉节,又未黜谪,已属侥幸苟免。”
其他释义1.贬谪。
读音:chù
[chù]
(动)罢免、革除:罢~。
读音:zhé
[zhé]
(1)(动)〈书〉封建时代高级官吏因罪被罚降职或流放。
(2)(动)〈书〉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迷信):有人把李白称为~仙人。
(3)(动)〈书〉责备;指摘:众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