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鞭石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鞭石

鞭石

【拼音】:biān shí

【注音】:ㄅ一ㄢㄕˊ

【结构】:鞭(左右结构)石(半包围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2.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基础解释《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引证解释⒈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引《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宋苏轼《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元陈樵《蔗庵赋》:“秦人鞭石而望洋,谢娥入海而增喟。”明王世贞《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⒉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引北周庾信《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唐杜甫《雷》诗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网络解释鞭石拼音:biānshí

解释①指做事得到神助。②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综合释义《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宋苏轼《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元陈樵《蔗庵赋》:“秦人鞭石而望洋,谢娥入海而增喟。”明王世贞《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北周庾信《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唐杜甫《雷》诗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鞭石[biānshí]

网友释义拼音:biānshí解释:①指做事得到神助。②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汉语大词典(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宋苏轼《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元陈樵《蔗庵赋》:“秦人鞭石而望洋,谢娥入海而增喟。”明王世贞《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2).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北周庾信《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鸢不起风。”唐杜甫《雷》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鞭石造句更多 >>

1.神人驱石的故事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流传,鲁班鞭石成羊,秦皇驱石下海,黄初平叱石成羊……不一而足。

字义分解

读音:biān

[biān]

(1)(名)鞭子;赶牲口的用具:皮~。

(2)(名)古代的一种兵器;用铁做成;有节:钢~|竹节~。

(3)(名)成串的爆竹:~炮。

(4)(动)鞭打:~马。

读音:shí,dàn

[shí]

[ shí ]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 dàn ]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鞭石相关成语

鞭石相关词语

关于鞭石的诗词更多 >>

包含鞭石的歇后语

上一个:鞭不及腹

下一个:鞭子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