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明
【拼音】:zhì míng
【注音】:ㄓˋㄇ一ㄥˊ
【结构】:陟(左右结构)明(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
基础解释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
引证解释⒈谓进用贤能。引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唐白居易《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湘之间,蛮越杂处,无以俗陋,不慎乃事;无以地远,而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课。”宋曾巩《晁端彦金部员外郎制》:“僉曰尔材宜在兹位,国有陟明之典,待尔善於其官。”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
网络解释陟明陟明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zhìmíng,意思是进用贤能。
综合释义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唐白居易《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湘之间,蛮越杂处,无以俗陋,不慎乃事;无以地远,而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课。”宋曾巩《晁端彦金部员外郎制》:“僉曰尔材宜在兹位,国有陟明之典,待尔善於其官。”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
汉语大词典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唐白居易《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湘之间,蛮越杂处,无以俗陋,不慎乃事;无以地远,而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课。”宋曾巩《晁端彦金部员外郎制》:“佥曰尔材宜在兹位,国有陟明之典,待尔善于其官。”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
其他释义1.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
1.故招徒楚郢,飞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庙复安,海昏有绍。
读音:zhì
[zhì]
登高;上升:~彼高岗。
读音:míng
[míng]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