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鼓吹
【拼音】:ròu gǔ chuī
【注音】:ㄖㄡˋㄍㄨˇㄔㄨㄟ
【结构】:肉(独体字)鼓(左右结构)吹(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谓体罚犯人的声音。后蜀酷吏李匡远,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见《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
基础解释谓体罚犯人的声音。
引证解释⒈谓体罚犯人的声音。引后蜀酷吏李匡远,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见《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檮杌》。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肉鼓吹,听神啼鬼哭,毛钳刀笔汉乔才。”
网络解释肉鼓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堂上肉鼓吹,喧阗旁午。”
综合释义谓体罚犯人的声音。后蜀酷吏李匡远,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见《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檮杌》。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肉鼓吹,听神啼鬼哭,毛钳刀笔汉乔才。”谓体罚犯人的声音。后蜀酷吏李匡远,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见《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
汉语大词典谓体罚犯人的声音。后蜀酷吏李匡远,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见《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肉鼓吹,听神啼鬼哭,毛钳刀笔汉乔才。”
其他释义1.谓体罚犯人的声音。后蜀酷吏李匡远,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见《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
读音:ròu
[ròu]
(1)(名)人或动物体内接近皮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
(2)(名)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冬瓜~厚。
(3)(形)〈方〉不脆;不酥:~瓤儿西瓜。
(4)(形)〈方〉性子缓慢;动作迟钝:~脾气。
读音:gǔ
[gǔ]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读音:chuī
[chuī]
(1)(动)合拢嘴用力吐气:~口哨。
(2)(动)空气流动:风~雨打。
(3)(动)说大话:~牛。
(4)(形)事情失败: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