岿然不动
【拼音】:kuī rán bù dòng
【注音】:ㄎㄨㄟㄖㄢˊㄅㄨˋㄉㄨㄥˋ
【词性】:成语。
【繁体】:巋然不動
词语解释屹立而不动摇。岿然不动[kuīránbùdòng]⒈屹立而不动摇。
基础解释岿然:高大屹立的样子。像高山一样屹立不动。形容高大、坚强或坚固、不可动摇。也作“嵬然不动”。
引证解释⒈屹立而不动摇。《类说》引宋胡纳《见闻录》:“李尊懿仕伪蜀,谈论妍媚有妇人女子之态。引蜀平,太祖见曰:‘有此态耶?’以氊头箭射之,正中其腹,尊懿岿然不动,太祖曰:‘外柔内劲。’”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⒈屹立而不动摇。《类说》引宋胡纳《见闻录》:“李尊懿仕伪蜀,谈论妍媚有妇人女子之态。引蜀平,太祖见曰:‘有此态耶?’以氊头箭射之,正中其腹,尊懿岿然不动,太祖曰:‘外柔内劲。’”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成语解释岿然不动
综合释义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象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网友释义岿然不动(kuīránbùdòng),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汉语大词典屹立而不动摇。《类说》引宋胡纳《见闻录》:“李尊懿仕伪蜀,谈论妍媚有妇人女子之态。蜀平,太祖见曰:‘有此态耶?’以毡头箭射之,正中其腹,尊懿岿然不动,太祖曰:‘外柔内劲。’”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出处《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英语standing erect and unshakable
其他释义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象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1.农村一片寂静,只听见空气中散发着干涩的声音,忙碌的工作之后,借着双休的清闲,静静的躺在电视机前,任凭电视的喧闹,我自岿然不动,闭上眼睛,静静的享受着这份久违了的盛夏的安宁。很惬意!
2.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3.远处的一株杨树,坚定地屹立着,虽然有些枝条已经被积雪压得弯曲,树干却岿然不动,昂首挺立在土地上。
4.大风浪中,船身剧烈摇晃,甲板上的硬木不堪巨力滚荡,不停发出嘎啦啦地闷响,燕顶全身湿透,双脚却仿若生根,任凭如何颠簸他的身形都岿然不动,单手稳稳把住船舵。
5.楚霸王岿然不动,手指勾画,铁笔银钩,苍劲古朴,一笔一划之中透露着澎湃的神念之力。
6.它有如人类智慧的丰碑,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7.天震地骇的巨响后,整个石洞摇晃了起来,林墨慌忙伸手遮蔽脑袋上掉落下来的碎石尘土,同时吃惊看向那个依旧岿然不动的金翅大鹏。
8.有时候你愤怒的程度跟你批判的对象脸皮厚的程度是同比例地水涨船高,他们的抗打击能力,也是在提高。后来你发现你的力量不断的加强的时候,他们还是"岿然不动"。
9.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起自信的风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10.那里是一个光秃秃的半断崖,浑身流露出一股苍茫的气息,仿佛亘古就存在于天地之间,任桑田沧海,岿然不动。
读音:kuī
[kuī]
(形)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然|~然不动。
读音:rán
[rán]
1.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6. 古同“燃”。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dòng
[dòng]
(1)(动)改变原来位置或状态:搬~。
(2)(名)动作:一举一~。
(3)(动)使用:~脑筋。
(4)(动)感情起反应:~人。
(5)(动)开始做:~工。
(6)(副)动不动;常常:观众~以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