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
【拼音】:nán zhēng
【结构】:南(上下结构)征(左右结构)
【简体】:南征
【繁体】:南征
词语解释1.南行。2.征伐南方。南征[nánzhēng]⒈南行。⒉征伐南方。
引证解释⒈南行。引《易·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楚辞·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王逸注:“征,行也。”唐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清宋琬《舟次清源赠彼岸禅师》诗:“风尘冉冉南征客,暂繫扁舟到讲堂。”⒉征伐南方。引《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清宋琬《寄杨犹龙方伯》诗之二:“南征诸将繫戈船,司马文章《喻蜀》传。”
网络解释南征(杜甫所做诗文)《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颔联写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美景而只能潸然泪下;颈联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尾联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知音难寻而始终相信会有知音真的理解自己。这首诗描写轻松欢快、而抒情深刻悲痛,富有艺术感染力。
汉语大词典(1).南行。《易·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楚辞·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王逸注:“征,行也。”唐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清宋琬《舟次清源赠彼岸禅师》诗:“风尘冉冉南征客,暂系扁舟到讲堂。”(2).征伐南方。《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清宋琬《寄杨犹龙方伯》诗之二:“南征诸将系戈船,司马文章《喻蜀》传。”
国语辞典征伐南方。南征[nánzhēng]⒈征伐南方。引《书经·仲虺之诰》:「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⒉南行。引《楚辞·屈原·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就重华而陈辞。」《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〇》:「鸣鴈飞南征,?鳺发哀音。」英语punitiveexpeditiontothesouth
英语fight north and southfight here and therefight up and down the countryconquer north and south
辞典修订版征伐南方。《书经.仲虺之诰》:「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南行。《楚辞.屈原.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就重华而陈辞。」《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零》:「鸣鴈飞南征,鶗鳺发哀音。」
1.那些年我部众寡少,贫困不堪,你父随我南征北战,忍饥挨饿,从无怨言。
2.朕卜宅土中,纲条粗举;唯南冠未平,安能效近世天子下惟于深宫之中乎!朕今南征决矣,但未知早晚之期。
3.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南征,曾在泥家湾的高地南天台安营扎寨。
4.两岸三地,南征北战足见他的勤劳努力。
5.历史上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曾经用这把宝剑南征北讨、称霸天下,猜猜他是谁?
6.始随高祖皇帝秦治民率十七铁骑举义,经十余载南征北战,旗下三十万精锐铁骑所向披靡,未尝一败。
7.虽说程系大人的淮南留守职责是为南征各军操办辎重粮草,无须亲自上阵杀敌,只是不带一兵一卒南下,似乎也过份了些。
8.至此江南征战,历时半载,耗尽钱粮,虽破曹兵五十万,却未得寸土之地,反折了十万儿郎,元气大伤,毕竟保住了江南未为曹操倾国所并。
9.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王安石
10.诸葛亮南征,南部将李恢率军"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以功封汉兴亭侯,始设汉兴县于今市境。
读音:nán
[nán]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读音:zhēng
[zhēng]
(1)(动)走远路(多指军队):~途。
(2)(动)征讨:出~|~战。
(3)(动)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兵。
(4)(动)征收:~税|~粮。
(5)(动)征求:~稿|~文。
(6)(动)证明;证验:实物可~。
(7)(名)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