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众口铄金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众口铄金

众口铄金

【拼音】:zhòng kǒu shuò jīn

【注音】:ㄓㄨㄥˋㄎㄡˇㄕㄨㄛˋㄐ一ㄣ

【词性】:成语。

【简体】:众口铄金

【繁体】:眾口鑠金

解释

词语解释众口铄金zhòngkǒu-shuòjīn。(1)铄金:熔化金属。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众口铄金[zhòngkǒushuòjīn]⒈铄金:熔化金属。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英publicclamourcanconfoundrightandwrong;

基础解释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也比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

引证解释⒈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引《国语·周语下》:“众口鑠金。”韦昭注:“鑠,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明姜南《投瓮随笔·逐日表语》:“昔日位居黄閤,众口鑠金;此时身谢朱崖,蔓草縈骨。”孙中山《<孙文学说>自序》:“不图革命初成,党人即起异议,谓予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鑠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亦作“众口销金”。汉焦赣《易林·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亦省作“众鑠”。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众鑠金须化,羣排柱不支。”

综合释义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群言淆乱,异说争鸣;~,积非成是。◎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网友释义众口铄金,亦作“众口销金”。意指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国语·周语下》:“众口铄金。”韦昭注:“铄,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明姜南《投瓮随笔·逐日表语》:“昔日位居黄閤,众口铄金;此时身谢朱崖,蔓草萦骨。”【“众口铄金”常误写为“众口烁金”,应注意。】

汉语大词典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国语·周语下》:“众口铄金。”韦昭注:“铄,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明姜南《投瓮随笔·逐日表语》:“昔日位居黄閤,众口铄金;此时身谢朱崖,蔓草萦骨。”孙中山《〈孙文学说〉自序》:“不图革命初成,党人即起异议,谓予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亦作“众口销金”。汉焦赣《易林·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亦省作“众铄”。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众铄金须化,群排柱不支。”

国语辞典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语出《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引申为众口同声,往往积非成是,如:「我们不怕事情有多复杂,只怕真相未白之前大家众口铄金,积非成是,到时候就麻烦了。」也作「群口铄金」。众口铄金[zhòngkǒushuòjīn]⒈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语出引申为众口同声,往往积非成是。也作「群口铄金」。引《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例如:「我们不怕事情有多复杂,只怕真相未白之前大家众口铄金,积非成是,到时候就麻烦了。」成语解释众口铄金

辞典简编版铄,销熔。众口铄金本指众人说法一致,其力量足以销熔金石。后引申指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语出《国语.周语下》。 【造句】我们不怕事情繁杂,只怕真相未白之前大家众口铄金积非成是,到时候就麻烦了。

成语词典版01.《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源)02.《邓析子.转辞》:「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03.汉.刘向《新序.卷三.杂事》:「夫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04.《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韩崔高孙王传.孙礼》:「窃闻众口铄金,浮石沈木,三人成市虎,慈母投其杼。」05.《隋书.卷二.高祖纪下》:「盖同德之风难嗣,离德之轨易追,则任者不休,休者不任,则众口铄金,戮辱之祸不测。」06.明.姜南《投瓮随笔.逐臣表语》:「昔日位居黄合,众口铄金;此时身谢朱崖,蔓草萦骨,也可哀也。」u001a'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法语à force d'être répétées, les rumeurs finissent par ne plus distinguer le vrai du faux

其他释义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众口铄金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谗口铄金 积毁销骨 三告投杼 聚蚊成雷 三人成虎 人言可畏 三人市虎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曾参杀人

反义词 交口称赞

众口铄金造句更多 >>

1.这种八卦新闻往往会造成众口铄金的局面,让当事人遭受莫大的伤害!

2.一个忠实的朋友在众口铄金之下也能保持忠实。

3.看到自己偶像的负面新闻一再被报导,老王一直说:"这是众口铄金众口铄金!"。

4.身为记者对所报导的事要谨慎求证,万一报导失真,众口铄金,有人将因此受害。

5.问题的奇怪之处在于:北京业界对产品创新历来追捧,对木秀于林者也多有包容,却为何以惊人相似的看法上演"众口铄金"的一幕?

6.有道是“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毁誉自古非空穴,口碑亦能铸丰碑。

7.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啊,就算我知道自己长得很帅,被一万多人同时鄙视也会崩溃啊。 

8.他的巨大声望以及全球影响,惹来持续多年的众口铄金,在其被别的媒体渠道屏蔽后,仍长久地隐藏于网络深处。

9.俗话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且不说西北军撤离邱谷已经成为事实,即便这件事不过是谎话,在曹胖子连日的宣传攻势之下,玄境邱谷以南的地区早已人人自危。

10.妈妈给我讲了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意思。

字义分解

读音:zhòng

[zhòng]

(1)(形)多;许多。

(2)(名)许多人:~生|听~。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shuò

[shuò]

(1)(动)熔化金属。

(2)(动)销毁;削弱。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众口铄金相关成语

众口铄金相关词语

包含众口铄金的歇后语

上一个:中金

下一个:众口销金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