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
【拼音】:cóng yì
【注音】:ㄘㄨㄥˊ一ˋ
【结构】:从(左右结构)义(独体结构)
【繁体】:從義
词语解释趋就正义。从义[cóngyì]⒈趋就正义。
引证解释⒈趋就正义。引《荀子·子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南史·檀韶传》:“韶(檀韶)嗜酒贪横,所莅无政绩,上嘉其合门从义,道济又有大功,故特见宠授。”清吴敏树《上曾侍郎书》:“其从义之乡民,争愿奋於行间,见死而不畏沮。此岂非天之所为耶?”
网络解释从义语出:《荀子·子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南史·檀韶传》:“韶(檀韶)嗜酒贪横,所莅无政绩,上嘉其合门从义,道济又有大功,故特见宠授。”清吴敏树《上曾侍郎书》:“其从义之乡民,争愿奋於行间,见死而不畏沮。此岂非天之所为耶?”
综合释义趋就正义。《荀子·子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南史·檀韶传》:“韶(檀韶)嗜酒贪横,所莅无政绩,上嘉其合门从义,道济又有大功,故特见宠授。”清吴敏树《上曾侍郎书》:“其从义之乡民,争愿奋於行间,见死而不畏沮。此岂非天之所为耶?”
汉语大词典趋就正义。《荀子·子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南史·檀韶传》:“韶(檀韶)嗜酒贪横,所莅无政绩,上嘉其合门从义,道济又有大功,故特见宠授。”清吴敏树《上曾侍郎书》:“其从义之乡民,争愿奋于行间,见死而不畏沮。此岂非天之所为耶?”
其他释义1.趋就正义。
1.然而,令人担口的是激删的贸难保护从义,使得前景本已脆弱的世界经济愈加恶化。
2.假如你没有能肯定消耗者对于你的标记本识作何反映,古代从义将替您供给一条由历史证实的平安通讲,正在这外不充斥互相冲突的疑作,取不协调的色彩战外形。
3.不知过了多久,刘从义没有再来,独孤岫再也支撑不住,两眼一眯糊,忻璜盾“哐当”。
4.中国士兵所受的军事教育太差,因而素质也低。他们不够勇敢不是因为天性中某些遗传因素的欠缺,而是周围的环境使然。威海卫兵团在从义和团手中夺取天津的战役中显示了中国人的禀性。总有评论说中国人只需要领导,威海卫兵团短暂的历史就证实了这一点。端木赐香
5.从义利之辩的视角,可以得出道德义务与幸福的功利型、义务型、双弃型和兼顾型等四种关系。
6.在东长吴村,一名官员慌慌张张地将谈话主题从义和团史转向义和团音乐。
7.反如外国正在其今年的国防白皮书里所说,它对恐怖从义和海盗等非保守安全威胁反给取越来越多的关口。
8.学习从书,谦虚从谨;尊老从德,爱幼从心;待人从礼,接物从信;正气从义,尽忠从诚;修身从德,百善从孝;律己从严,文明从行!
9.徒十八2遇见一位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按籍贯是本都人;因为革老丢曾命令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所以新近带著妻子百基拉从义大利来,保罗就到他们那里去。
10.那个黄海道商人正是用这个办法从义州府尹那儿得到了10两银子。
读音:cóng
[cóng]
[ cóng ]1.依顺:顺~。盲~。~善如流。
2.采取,按照:~优。
3.跟随:愿~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仆~。
5.参与:~业。~政。投笔~戎。
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次要的:主~。~犯。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 zòng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