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焉之志
【拼音】:zhōng yān zhī zhì
【注音】:ㄓㄨㄥ一ㄢㄓㄓˋ
【词性】:成语。
【简体】:终焉之志
【繁体】:終焉之志
词语解释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终焉之志[zhōngyānzhīzhì]⒈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引证解释⒈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引《晋书·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唐卢照邻《宴凤泉石翁神祠》诗序:“形木双枯,将有终焉之志。”
综合释义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晋书·王羲之传》
网友释义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示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晋书·王羲之传》)
汉语大词典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晋书·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唐卢照邻《宴凤泉石翁神祠》诗序:“形木双枯,将有终焉之志。”
国语辞典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终焉之志[zhōngyānzhīzhì]⒈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引《国语·晋语四》:「子犯知齐之不可以动,而知文公之安齐而有终焉之志也。」《晋书·卷八〇·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成语解释终焉之志
辞典修订版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国语.晋语四》:「子犯知齐之不可以动,而知文公之安齐而有终焉之志也。」《晋书.卷八零.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国语˙晋语四:子犯知齐之不可以动,而知文公之安齐而有终焉之志也。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其他释义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1.吁善玄言,尤精意释典,曾与歊听讲锺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涧,有终焉之志。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3.金亡后,归隐山林,“径归崧山,爱龙潭山水,有终焉之志。
4.其一欲以震古铄今之事,责成於肉食官吏之手;其二则以为黄种之人,无一可语,委心异族,有终焉之志。
5.太后与高祖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
6.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
7.据郏县志载,苏轼“尝爱郏山形胜类其乡,遂有终焉之志。
8.据河南郏县县志记载,苏轼生前多次路过此地,“尝爱郏山形胜类其乡,遂有终焉之志。
9.“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终焉之志造句
10.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
读音:zhōng
[zhōng]
(1)(形)最后;末了:~点|~场|~极|~审|~霜。
(2)(名)指人死:临~。
(3)(副)终归;终于;到底:~必|~将。
(4)(形)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日|~岁|~年|~生。
(5)姓。
读音:yān
[yān]
(1)〈书〉
(2)(代)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必不在~|乐莫大~。
(3)(代)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不入虎穴;~得虎子?
(4)(副)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5)语气助词:有厚望~。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zhì
[zhì]
(1)(名)志向;志愿:~同道合。
(2)(名)姓。
(3)(动)〈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称~~。
(4)(动)记:~喜|~哀。
(5)(名)文字记录:杂~。
(6)(名)记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