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省
【拼音】:hú sān xǐng
【繁体】:胡三省
【拼音】:hú sān xǐng
网友释义胡三省(1230年5月15日~1302年2月21日),字身之,又字景参,号梅涧,浙江宁海人,宋元之际史学家。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授吉州泰和尉,侍母未赴。后改任慈溪县尉,因忤知府被罢职。不久以“文学行谊”荐授扬州江都丞,咸淳三年(1267年)应聘任寿春府学教授,经考举改奉议郎,继知江陵县。咸淳六年(1270年),丁母忧离任,服满改知安宁府怀宁县。同年返临安,案牍之余专事《资治通鉴广注》编撰。德祐元年(1275年),入贾似道幕,从军江上,所陈建议均不为贾采纳,遂还宁海。次年元兵下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后宁海也遭兵祸,举家迁新昌(今广东省台山市),流亡中《资治通鉴广注》稿散失。归里后,发愤...
法语Hu Sansheng
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1230~1287)字身之,号梅涧,浙江天台人。宋元之际的史学家。宋末官至朝奉郎,宋亡隐居不仕。着有《资治通监音注》,对通监作了校勘、解释、考证,对旧释文作了辨误,并对史事有所评论,颇为精赅。
读音:hú
[hú]
(1)(名)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人。
(2)(形)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琴|~桃|~椒。
(3)姓。
(4)(副)表示随意乱来:~闹|~说。
(5)(代)〈书〉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
(6)(名)胡子:~须。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shěng,xǐng
[xǐng]
[ shěng ]1. 地方行政区域:省份。省会。
2. 节约,不费:省钱。省事。省吃俭用。
3. 简易,减免:省略。省称。省写。
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省(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b.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
5. 古代称王宫禁地:省中。省闼(禁中)。
[ xǐng ]1. 检查:反省(检查自己)。省察(考察)。吾日三省吾身。
2. 知觉,觉悟:省悟。发人深省。
3. 看望父母、尊亲:省亲。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