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户齐民
【拼音】:biān hù qí mín
【注音】:ㄅ一ㄢㄏㄨˋㄑ一ˊㄇ一ㄣˊ
【繁体】:編戶齊民
词语解释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编户齐民[biānhùqímín]⒈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
引证解释⒈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引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宋、卫、韩、梁,好本稼穡,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后汉书·仲长统传》:“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清龚自珍《保甲正名》:“卿大夫之家,尚不藏甲,编户齐民,何有甲之名?”
网络解释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是历代中原王朝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综合释义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宋、卫、韩、梁,好本稼穡,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后汉书·仲长统传》:“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清龚自珍《保甲正名》:“卿大夫之家,尚不藏甲,编户齐民,何有甲之名?”
汉语大词典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宋、卫、韩、梁,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后汉书·仲长统传》:“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清龚自珍《保甲正名》:“卿大夫之家,尚不藏甲,编户齐民,何有甲之名?”
其他释义1.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
1.汉代“亡人”的存在背离“编户齐民”理想社会组织秩序。
2.在田庄的劳动者中,宗族、宾客、徒附的身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但他们对田庄主存在着依附性。
3.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
4.汉代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户籍,这被后世称为“编户齐民”。
5.在帝国体制之下,编入户籍的个人都是帝国的人民,即所谓“编户齐民”。
6.自从六朝开发以来,到明末这里已经是编户齐民数十万的南陲郡县。
7.一般的老百姓,都是编户齐民;统治阶层中的文官,大致言之,都是凭其知识和能力进入精英阶层,这些精英并不能永远世袭。
8.就是把西周亲亲尊尊的贵族削平成秦汉的编户齐民,也就是把贵族社会变成平民社会。
9.编户齐民,人口是文明的基础,应当时时了解;4、公事所,广而告之。
10.在帝国体制之下,编入户籍的个人都是帝国的人民,即所谓“编户齐民”。[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7383/造句]
读音:biān
[biān]
(1)(动)把细长条状的东西交织起来:~织|~草帽。
(2)(动)依次排列;组织:~队|整~。
(3)(动)编辑:~杂志|主~。
(4)(动)创作:~剧|~曲子。
(5)(动)捏造;瞎说:~造|~派。
(6)(名)成本的书;或指书籍按内容划分的单位:正~|中~。
读音:hù
[hù]
(1)(名)门(基本义):门~。
(2)(名)人家:住~|庄~|~主|~籍|千家万~。
(3)(名)门第:门当~对。
(4)(名)户头;有财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账~|用~|开~。
(5)(名)(Hù)姓。
读音:qí
[qí]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4.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
读音:mín
[mín]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