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罪我
【拼音】:zhī wǒ zuì wǒ
词语解释⒈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用“知我罪我”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基础解释后用/'知我罪我/'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引证解释⒈ 后用“知我罪我”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毁誉。引:《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宋李之彦《东谷所见》:“任意迅笔,言无忌讳,予所见与人所见未必尽合也。有见而喜,亦有见而怒,知我罪我,其惟此见乎!”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復能顾其后矣。”
综合释义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知我罪我[zhīwǒzuìwǒ]《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用/知我罪我/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网友释义《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大意就是说,孔子做春秋,知道有人会对此肯定,有人会对此反对,褒贬不一,但孔子还是做了,有留给后人评价的意思。某人说的上面那两句,出典就在这里。是说我做了该做的,但究竟如何,就留给后人评论吧。
汉语大词典《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用“知我罪我”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毁誉。宋李之彦《东谷所见》:“任意迅笔,言无忌讳,予所见与人所见未必尽合也。有见而喜,亦有见而怒,知我罪我,其惟此见乎!”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复能顾其后矣。”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其他释义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1.我已然敢做,自是也敢一力担当,知我罪我、在所不计!既然此间是个谁势大谁就有骨头硬气的所在、那么我只管让自己趁势造势就行了!
2.政府需要人民的信任、支持和帮助”;“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3.十年功过毁誉,且待后人评说,正如他退任之前所言,“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4.张居正恰恰没给自己留后路,他说过“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5.古今大臣,侍君难,侍幼君更难。为了办成一件事情,你不得不呕心沥血曲尽其巧。好在我张居正想的是天下臣民,所以才能慨然委蛇,至于别人怎么看我,知我罪我,在所不计。熊召政
6.今尊标斯义,大声疾呼,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矇讽鼓谏之义,言之无罪,闻者足兴,为六十篇,分类十二,知我罪我,其无辞焉。
7.知我罪我,笑骂由人,别人对我如何看法,廖某从来不放在心上。
8.知我罪我把能干的人请来,这是我的本事南都:但也有中科大的校友说,你的沟通能力其实是很强的。
9.但是更多的人说他,文治武功,为民请命,实乃古今第一名相!知我罪我!其为春秋!PS:进来看的兄弟们都收藏吧!收藏很重要!读者群:247710928。
10.他还提到“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读音:zhī,zhì
[zhī]
[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 zhì ]1. 古同“智”,智慧。
读音:wǒ
[wǒ]
(1)(名)称自己;有时也用来指称“我们”:~校。
(2)(名)自己:忘~工作。
读音:zuì
[zuì]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读音:wǒ
[wǒ]
(1)(名)称自己;有时也用来指称“我们”:~校。
(2)(名)自己: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