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义
【拼音】:fǎ yì
【注音】:ㄈㄚˇ一ˋ
【结构】:法(左右结构)义(独体结构)
【繁体】:法義
词语解释法度义理。法义[fǎyì]⒈法度义理。
引证解释⒈法度义理。引《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韩诗外传》卷四:“封黄帝之子十九人,非法义也。”宋叶适《黄观复墓志铭》:“应事必於法义,虽足以通於变故仓猝,不用也。”
网络解释法义法义,fǎyì,ㄈㄚˇㄧˋ,意同律法。
综合释义法度义理。《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韩诗外传》卷四:“封黄帝之子十九人,非法义也。”宋叶适《黄观复墓志铭》:“应事必於法义,虽足以通於变故仓猝,不用也。”法义[fǎyì]法度义理。语出:《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韩诗外传》卷四:“封黄帝之子十九人,非法义也。”宋叶适《黄观复墓志铭》:“应事必於法义,虽足以通於变故仓猝,不用也。”
汉语大词典法度义理。《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韩诗外传》卷四:“封黄帝之子十九人,非法义也。”宋叶适《黄观复墓志铭》:“应事必于法义,虽足以通于变故仓猝,不用也。”
其他释义1.法度义理。
1.佛陀、上师和先知都是真理的化身,示现无数方便法门和慈悲法相,引导我们以其法义,回归我们的真性。
2.法师辩才无碍,风趣幽默,时常将深奥的佛法义理融汇于通俗易懂的言谈中,为佛教事业尽心尽力。
3.断乎不是。若曾传一个能叫人得生命的律法,义就诚然本乎律法了。
4.修习内功,除了领悟心法义旨之外,更要屏除一切杂念,否则极是凶险。
5.官方表示,当抗议者于周二结束一周以来,封锁来往法义两国高速铁路的示威时,与警方发生冲突。
6.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丑之辱,历史的复杂幽深之处,被作者笔力千钧地铺陈出来,给了我们新的材料,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7.众善男子,按照我的想法,现在,佛世尊,是要说大法了,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8.使律法义的要求,成就在我们这不照着肉体,只照着灵而行的人身上。
9.法义殊胜、有功德、已善为解说。
10.贵而犯法,义不得宥;过而知改,恩不废叙。
读音:fǎ
[fǎ]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