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吓
【拼音】:dòng hè
【简体】:恫吓
【繁体】:恫嚇
词语解释⒈ 扬言灾祸或苦难就要来临,以此威胁某人。英:threaten;menace;intimidate;scare;恫吓[dònghè]⒈扬言灾祸或苦难就要来临,以此威胁某人。英threaten;menace;intimidate;scare;
基础解释(动)威吓;吓唬:虚声~。
引证解释⒈ 恐吓,威胁。引:茅盾《动摇》六:“这才把林不平恫吓的退席问题无形中搁下了。”朱自清《海行杂记》:“他们的职务本是照料旅客;但事实正好相反,旅客从他们得着的只是侮辱、恫吓与欺侮罢了。”⒈恐吓,威胁。引茅盾《动摇》六:“这才把林不平恫吓的退席问题无形中搁下了。”朱自清《海行杂记》:“他们的职务本是照料旅客;但事实正好相反,旅客从他们得着的只是侮辱、恫吓与欺侮罢了。”
网友释义恫吓,拼音:dònghè意思:扬言灾祸或苦难就要来临,以此威胁[某人]
汉语大词典恐吓,威胁。茅盾《动摇》六:“这才把林不平恫吓的退席问题无形中搁下了。”朱自清《海行杂记》:“他们的职务本是照料旅客;但事实正好相反,旅客从他们得着的只是侮辱、恫吓与欺侮罢了。”
国语辞典⒈ 虚张声势,恐吓他人。也作「恫喝」。引:《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康太尊帮著他说了许多好话,又拿话恫吓制台,要求制台立刻请令。」近恐吓吓唬威吓威胁恫吓[dònghè]⒈虚张声势,恐吓他人。也作「恫喝」。引《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康太尊帮著他说了许多好话,又拿话恫吓制台,要求制台立刻请令。」近恐吓吓唬威吓威胁
辞典修订版虚张声势,恐吓他人。《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康太尊帮着他说了许多好话,又拿话恫吓制台,要求制台立刻请令。」也作「恫喝」。
辞典简编版虚张声势,恐吓他人。 【造句】恫吓他人,是不法的行为。
法语intimider、menacer
其他释义威吓;吓(xià)唬:不怕武力~。
1.如果恫吓失败,则会翻转、扭摆,最后张口吐舌装死。
2.这些报道读起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但这帮人非常擅长卸去人们的防范心理,编造有鼻子有眼的说辞,恫吓受害人。
3.两个士兵闻言眼中都是讶然的神色,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少年竟然能够使这么沉重的家伙,心中对于他被他诳言恫吓而不得不禀报的不满立刻消散。
4.不过只是在企鹅岛这一次,赵博士对一只大海豹进行了一次恫吓性的攻击,他向海豹的方向扔了一块小石头。
5.政府的终极目标并非将人民圈禁并以武力恫吓束缚,从而使他们仰人鼻息而苟活。
6.一个顽强坚持自己在正义事业中的目标的人是不会因同伴发疯似地狂叫“错了”而动摇决心,也不会因暴君威胁恫吓的脸色而恐惧退缩。贺拉斯
7.你虚言恫吓,他就跟你撒泼打滚,你旁敲侧击他比猴子还精呢还会举一反三的,软语相向就更不行了,人家不吃这套。
8.小说不再是发生警讯、预言休咎,不是因为现实里这类高低不等玉石相混的恫吓预言如今太多了,而是预言能对付的只是这些歧路性的、意外性的乃至于人无知犯错的一时灾难,无助于本质性的比方说人的基本处境、人终归得一死这样存在意义及其荒谬的思索不是吗?朱天文
9.这话绵里藏针,里面多少藏着点恫吓的意味,南宫家可是逐日区数一数二的名门,他们的嫡系,身娇肉贵得很。
10.面对敌人威胁恫吓,秋瑾面不改色。
读音:dòng,tōng
[dòng]
[ dòng ]恐惧;吓唬:~恐。~吓。
[ tōng ]哀痛;痛苦。
读音:xià,hè
[hè]
[ xià ]1. 使害怕:吓唬(“唬”读轻声)。挺吓人的。
[ hè ]1. 义同(一),用于复合词:恐吓。恫吓。
2. 叹词,表示不满:吓,太欺负人了!
上一个:assure教学模式
下一个:马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