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拼音】: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简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繁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词语解释⒈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谓处处都有贤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亦作: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shíshìzhīyì,bìyǒuzhōngxìn]⒈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谓处处都有贤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亦作: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基础解释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谓处处都有贤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亦作:[[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引证解释⒈ 亦作“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引: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汉书·武帝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⒈亦作“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引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汉书·武帝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综合释义尽管只有十来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讲忠信的人。《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比喻到处有贤人。《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国语辞典⒈ 尽管只有十来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讲忠信的人。语出比喻到处有贤人。引:《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shíshìzhīyìbìyǒuzhōngxìn]⒈尽管只有十来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讲忠信的人。语出比喻到处有贤人。引《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成语解释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辞典修订版尽管只有十来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讲忠信的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比喻到处有贤人。《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尽管只有十来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讲忠信的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比喻到处有贤人。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其他释义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1.赠齐顺发匾额的题字是“佛心侠骨,古道照人”;赠杨开锃匾额的题字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衰弱之下,不无崛起。
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偌大睢阳岂无义士?待我亲去劝谕他们一番,自然有几家输助。
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偌大睢阳岂无义士。
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
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
读音:shí
[shí]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shì
[shì]
(1)(名)屋子:教~|卧~。
(2)(名)机关、乡镇、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工作单位:档案~。
(3)(名)妻子:继~。
(4)(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yì
[yì,bì]
(1)(名)城市;城镇:城~|通都大~。
(2)(名)县。
读音:bì
[zhōng]
(1)(副)必定;必然:战~胜;攻~克|~经之路。
(2)(副)必须;一定要:事~躬亲。
读音:yǒu,yòu
[xìn]
[ yǒu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 yòu ]1.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读音:zhōng
[]
(形)尽心竭力;忠诚:~臣|~良|~烈|~仆|~顺|~孝|~信|~言|~勇|~直。
读音:xìn,shēn
[]
[ xìn ]1.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2.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3. 崇奉:信仰。信徒。
4.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5.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6.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7. 同“芯2”。
8. 姓。
[ shēn ]1. 古同“伸”,舒展开。
2. 古同“伸”,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