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酒
【拼音】:bái yī jiǔ
【注音】:ㄅㄞˊ一ㄐ一ㄡˇ
【结构】:白(独体结构)衣(独体结构)酒(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白衣人所送之酒。白衣酒[báiyījiǔ]⒈白衣人所送之酒。
基础解释白衣人所送之酒。
引证解释⒈白衣人所送之酒。参见“白衣人”。引唐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唐罗隐《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综合释义白衣人所送之酒。唐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唐罗隐《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参见“白衣人”。
汉语大词典白衣人所送之酒。唐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唐罗隐《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参见“白衣人”。《汉语大词典》:白衣人 拼音:báiyīrén(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唐李白《九日登山》诗:“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宋苏轼《有以官法酒见饷者求述古为移厨饮湖上》诗:“喜逢门外白衣人,欲鲙湖中赤玉麟。”明唐寅《题自画墨菊》:“白衣人换太玄衣,浴罢山阴洗研池。”清李渔《怜香伴·狂喜》:“相公,我劝你左手持螯右举觞,把尘虑尽皆涤荡,换新妆,白衣人翻做彩袖飘扬。”(2).旧指平民。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五折:“你不劳挂念,我是个白衣人,怎得到玉阶前?”参见“白衣”。
读音:bái
[bái]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读音:yī,yì
[yī]
[ yī ]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
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
[ yì ]1.穿(衣服);拿衣服给别人穿:穿布衣。解衣衣我。
读音:jiǔ
[jiǔ]
(1)(名)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烧酒等。
(2)(名)(Ji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