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辞浮说
【拼音】:yóu cí fú shuō
【注音】:一ㄡˊㄘˊㄈㄨˊㄕㄨㄛ
【词性】:成语。
【简体】:游辞浮说
【繁体】:游辭浮說
词语解释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⒈游离不定的言辞,浮夸滓的议论。成语解释游辞浮说
辞典修订版浮夸不实,没有根据的言论。《晋书.卷七五.范汪传》:「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浮夸不实,没有根据的言论。晋书˙卷七十五˙范汪传: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
出处《晋书·范汪传》
其他释义游离不定的言辞,浮夸滓的议论。
1.何蔑弃典文,幽沈仁义,游辞浮说,波荡后生,使搢绅之徒翻然改辙,以至礼坏乐崩,中原倾覆,遗风馀俗,至今为患。
2.“王(弼),何(晏)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3.“王(弼),何(晏)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读音:yóu
[yóu]
(1)(动)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
(2)(动)从容地行走;闲逛:~逛|~街|~览|~乐|~历|~憩|~玩|~兴。
(3)(动)〈书〉交游;来往。
(4)(动)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牧|~民|~击|~好|~刃有余|~手好闲|浮~|浪~|远~|云~。
(5)(形)江河的一段:上~|中~|下~。
(6)(Yóu)姓。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读音:fú
[fú]
(1)(动)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
(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
(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
(4)(形)可移动的:~财。
(5)(形)暂时的:~记|~支。
(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
(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
(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读音:shuō,shuì,yuè
[shuō]
[ shuō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2.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3.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4. 责备:数说。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 shuì ]1.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 yuè ]1. 古同“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