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令狐德棻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

【拼音】:lìng hú dé fēn

【繁体】:令狐德棻

【拼音】:lìng hú dé fēn

解释

词语解释唐、敦煌人。居于华原,博涉文史,早岁知名。高祖时仕为秘书丞。时经籍已逸,德棻奏请购求天下遗书,置吏称录,不数年图典略备。又建言近代无正史,梁、陈以来文籍犹可据,周、隋事虽多脱,耳目相及,史有所凭,请亟各为一史,诏各文臣分主修撰。太宗贞观中,成梁、陈、周、齐、隋五史,其中《周书》五十卷,为德棻所主编。高宗时官弘文馆学士,累迁国子祭酒,凡国家所有修撰,德棻无不参预其事。见《旧唐书·卷七十三》、《唐书·卷一百二》。

网友释义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字季馨,宜州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人。唐朝史学家、藏书家。令狐德棻先居敦煌,世为河西右族,以博涉文史知名。大业末年,担任药城县长,迁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618年),担任起居舍人。武德五年(622年),迁秘书丞,配合侍中陈叔达等受诏撰《艺文类聚》。面对书籍散失,奏请购募遗书,置吏补录,得以保存大批图书。贞观三年(629年),诏修梁、陈、齐、周、隋诸史,联合岑文本修周书。贞观六年(632年),迁礼部侍郎,兼修国史。贞观十年(636年),撰《周书》成。次年,撰《氏族志》成。永徽元年(650年),奉命监修国史及《五代史志,。迁太常卿兼弘文馆学上。参与撰修贞观十三年...

字义分解

读音:líng,lǐng,lìng

[lìng]

[ líng ]

1.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lǐng ]

1.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 lìng ]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2.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3. 使,使得:令人兴奋。

4. 时节:时令。节令。

5.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

读音:hú

[hú]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

读音:dé

[dé]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

读音:fēn

[fēn]

(名)有香味的木头。

令狐德棻相关成语

令狐德棻相关词语

上一个:令狐绪

下一个:令狐整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