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使臣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使臣

使臣

【拼音】:shǐ chén

【注音】:ㄕˇㄔㄣˊ

【结构】:使(左右结构)臣(独体结构)

【简体】:使臣

【繁体】:使臣

解释

词语解释使臣shǐchén。(1)旧指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2)宋朝专管缉捕的武官。使臣[shǐchén]⒈旧指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英envoy;⒉宋朝专管缉捕的武官。例把林冲带来使臣房里寄了监。——《水浒传》英militaryofficer;

基础解释∶旧指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宋朝专管缉捕的武官

引证解释⒈宋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参见“使臣房”。引《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张霸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秋公园上。”⒉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引《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史记·张仪列传》:“﹝秦﹞愿以甲子合战,以正殷紂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清王韬《使才》:“使臣以忠诚外结异国之知,内为朝廷耳目之寄,诸国有意外大事,立即奏闻,其职綦重焉。”⒊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引《后汉书·张酺传》:“张酺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宋周密《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护,幸而免焉。”清孙枝蔚《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岁復岁,生死何曾闻金鑾。”

网络解释使臣宋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张霸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秋公园上。”参见“使臣房”。

综合释义宋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张霸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秋公园上。”参见“使臣房”。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史记·张仪列传》:“﹝秦﹞愿以甲子合战,以正殷紂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清王韬《使才》:“使臣以忠诚外结异国之知,内为朝廷耳目之寄,诸国有意外大事,立即奏闻,其职綦重焉。”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后汉书·张酺传》:“张酺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宋周密《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护,幸而免焉。”清孙枝蔚《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岁復岁,生死何曾闻金鑾。”使臣[shǐchén]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左传.成公二年》:「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宋朝称专管缉捕罪犯的武官。《水浒传.第八回》:「且说两个防送公人,把林冲带来使臣房里寄了监。」《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即时差缉捕使臣马翰,跟三日内要捉钱府做不是的贼人。」宫廷的乐官。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淳熙间,德寿宫龙笛色,使臣四十名,每中秋或月夜,令独奏龙笛。」使臣[shǐchén]奉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 【造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臣入贡,从此中日交通日益频繁。

汉语大词典宋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张霸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秋公园上。”参见“使臣房”。(1).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史记·张仪列传》:“﹝秦﹞愿以甲子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清王韬《使才》:“使臣以忠诚外结异国之知,内为朝廷耳目之寄,诸国有意外大事,立即奏闻,其职綦重焉。”(2).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后汉书·张酺传》:“张酺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宋周密《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护,幸而免焉。”清孙枝蔚《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岁复岁,生死何曾闻金銮。”

国语辞典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使臣[shǐchén]⒈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引《左传·成公二年》:「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⒉宋朝称专管缉捕罪犯的武官。引《水浒传·第八回》:「且说两个防送公人,把林冲带来使臣房里寄了监。」《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即时差缉捕使臣马翰,跟三日内要捉钱府做不是的贼人。」⒊宫廷的乐官。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淳熙间,德寿宫龙笛色,使臣四十名,每中秋或月夜,令独奏龙笛。」

辞典修订版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左传.成公二年》:「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宋朝称专管缉捕罪犯的武官。《水浒传.第八回》:「且说两个防送公人,把林冲带来使臣房里寄了监。」《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即时差缉捕使臣马翰,跟三日内要捉钱府做不是的贼人。」宫廷的乐官。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淳熙间,德寿宫龙笛色,使臣四十名,每中秋或月夜,令独奏龙笛。」

辞典简编版奉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 【造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臣入贡,从此中日交通日益频繁。

其他解释身负君命出使外国之使臣。即「使节」也。《左传·成公二年》:「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战国策·秦策》:「欲合齐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管子·小匡》:「使臣不能受命乎?」

法语agent diplomatique

其他释义1.宋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

使臣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使者 信使

反义词 青鸟使

使臣造句更多 >>

1.前一阵子在京城听说突厥派来使臣对百草堂的药赞不绝口,救了他们大汗的命,说什么可以起死人肉白骨,传的神乎其神。

2.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和信仰各异的传教士曾经来来往往于此地,蒙古、萨菲、大不列颠、俄罗斯各大帝国的使臣们经过此地,留下了血迹斑斑的足迹。

3.使臣与他争辩,他却恼羞变怒,杀死来使,因此构怨开衅。

4.使臣们均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初露锋芒,鞭笞天下的大秦君侯,才露狰狞,便夭折了。

5.除了先偿兵费并朝鲜自主外,若无商让土地,及画押全权,使臣可以不劳枉驾。

6.听闻此番北灵国的使臣中,更有北灵国的大皇子公亦舒,无极龙渊觉得不该有所怠慢,所以连王平山也一并被叫去。

7.一个少年将军,英姿勃勃,悬剑束冠而入,冷眼朝那使臣瞪去,一边迈步入内。

8.贤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使臣下尽忠而不越过自己的职权,使臣下尽职而不越过职责范围。

9.此后朝鲜王朝便派使臣继续向中国纳贡称臣。

10.该国王因前年大皇帝八旬寿辰未及叩祝,今遣使臣马嘎尔尼进贡,由海道至天津赴京等语,并译出原察呈阅。

字义分解

读音:shǐ

[shǐ]

[ shǐ ]

1.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2.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3. 让,令,叫:迫使。

4. 假若:假使。即使。

5.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读音:chén

[chén]

(1)(名)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君~。

(2)(名)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

使臣相关成语

使臣相关词语

关于使臣的诗词更多 >>

上一个:时臣

下一个:饰臣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