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宣和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宣和

宣和

【拼音】:xuān hé

【注音】:ㄒㄨㄢㄏㄜˊ

【结构】:宣(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

【简体】:宣和

【繁体】:宣和

解释

词语解释疏通调和。借称宋·徽宗·赵佶。宣和[xuānhé]⒈疏通调和。借称宋·徽宗·赵佶。

基础解释疏通调和。

引证解释⒈疏通调和。引三国魏嵇康《琴赋》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翫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音声也。”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於师焉。”⒉借称宋徽宗赵佶。宣和为其年号。引金元好问《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五:“御屏零落宣和笔,留得华清《按乐图》。”明吴宽《大房金源诸陵》诗之一:“却是宣和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清赵翼《读史》诗之十九:“伯时擅丹青,神到秋毫颠;宣和爱遗笔,幅值数百千。”

网络解释宣和(上海宣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宣和资产管理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由海外知名财富管理公司联合信托界、投行界、房地产界、学界等业内翘楚共同组建。公司定位从事财富管理、地产并购基金两大业务板块,拥有50万强大高净值客户数据库资源及项目资源库,首期募集资金人民币3亿元。

综合释义疏通调和。三国魏嵇康《琴赋》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翫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音声也。”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於师焉。”借称宋徽宗赵佶。宣和为其年号。金元好问《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五:“御屏零落宣和笔,留得华清《按乐图》。”明吴宽《大房金源诸陵》诗之一:“却是宣和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清赵翼《读史》诗之十九:“伯时擅丹青,神到秋毫颠;宣和爱遗笔,幅值数百千。”宣和[舞名。唐朝(公元@@@@@~公元@@@@@)礼仪舞蹈。唐朝举行释奠(祭祀孔子)之礼时,于文宣王庙(孔庙)奏《宣和》之舞。乐章八,显庆三年(公元@@@@@),由国子博士范頵等撰。《宣和》之舞也用于祭祀武成王庙,舞有三变,乐章五,于贞元六年(公元@@@@@),由原王傅于邵撰。《唐会要.三十三》。#####]舞名。唐朝(公元@@@@@~公元@@@@@)礼仪舞蹈。唐朝举行释奠(祭祀孔子)之礼时,于文宣王庙(孔庙)奏《宣和》之舞。乐章八,显庆三年(公元@@@@@),由国子博士范頵等撰。《宣和》之舞也用于祭祀武成王庙,舞有三变,乐章五,于贞元六年(公元@@@@@),由原王傅于邵撰。《唐会要.三十三》。

汉语大词典(1).疏通调和。三国魏嵇康《琴赋》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于师焉。”(2).借称宋徽宗赵佶。宣和为其年号。金元好问《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五:“御屏零落宣和笔,留得华清《按乐图》。”明吴宽《大房金源诸陵》诗之一:“却是宣和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清赵翼《读史》诗之十九:“伯时擅丹青,神到秋毫颠;宣和爱遗笔,幅值数百千。”

国语辞典发抒调和。宣和[xuānhé]⒈发抒调和。引《文选·嵇康·琴赋序》:「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于师焉。」⒉宋朝徽宗的年号(西元1119~1125)​。

辞典修订版发抒调和。《文选.嵇康.琴赋序》:「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唐.白居易〈为人 上宰相书〉:「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于师焉。」宋朝徽宗的年号(公元1119~1125)。

其他释义1.疏通调和。2.借称宋徽宗赵佶。宣和为其年号。

宣和造句更多 >>

1.你们看徽宗钱币,所铸范和一体,体态各一,或如美女簪花之自然窈窕,或如天孙织锦文彩斑斓,若“宣和”。

2.当初,由于公司倒闭无力偿还,加之浦公又在军旅,估计宣和公司的债务就成了一笔糊涂帐。

3.瑞宣和钱殿吟经过精神裂变,成长为民族精英,则说明经过民族战争的洗礼,老舍的文化更新意识得到了释放和升华。

4.瑞宣和钱默吟经过精神裂变,成长为民族精英,则说明经过民族战争的洗礼,老舍的文化更新意识得到了释放和升华。

5.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6.宋宣和元年,唐子霞应徽宗诏主天目山洞霄宫,西天目山道教繁荣,又传到了池云子道长手中,使之达到了鼎盛。

7.时当北宋宣和年间,饿殍遍野,啼饥号寒,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8.而在今天,陆宣和弟弟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一起拜访原住民部落。

9.于宣和年间相约逢石下担,卜居隆回高坪石脚隐居。 

10.宣和七年冬,金人来侵,州将以下惶惧不可终日,只有姚孝锡投床熟睡,不以为意。

字义分解

读音:xuān

[xuān]

(1)(动)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德|~读|~传。

(2)(动)疏导:~泄。

(3)(动)宣召。

(4)(名)指安徽宣城。

(5)(名)指宣纸。

(6)姓。

读音:hé,hè,huó,huò,hú

[hé]

[ hé ]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 hè ]

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 huó ]

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 huò ]

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 hú ]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宣和相关成语

宣和相关词语

关于宣和的诗词更多 >>

包含宣和的歇后语

上一个:宣源

下一个:宣淫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